李光满:建设战略腹地和重要产业备份是真正的百年大计!
7月18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正式提出“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9月1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引导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转移”,自此有关建设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将相关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从中心城市向腹地转移的讨论进入了公众视野,还有人称这是中国启动了“新三线建设”。
战略腹地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具备的条件,比如日本、以色列、韩国、英国这些国家由于国土面积过于狭小或者是海岛国家,根本就没有国家腹地,只有那些国土面积足够大的国家才具备战略腹地条件,世界上真正具备战略腹地的国家其实只有三个,即俄罗斯、美国和中国。当然相对于以色列,伊朗就可以说拥有战略腹地,不能一概而论。
先看俄罗斯,俄罗斯虽然国土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公里,但由于经济、政治中心都在欧洲,距离德法等欧洲大国较近,加上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是东欧大平原,没有任何高大山脉作为国家安全屏障,所以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和希特勒的德国军队很容易就打到了莫斯科,或占领莫斯科,或兵临莫斯科城下,俄罗斯由此遭受毁灭性打击。但由于俄罗斯拥有广袤的战略腹地和战略纵深,敌人无法有效占领并征服俄罗斯(苏联),俄罗斯也因此每次都能在几乎灭国的情况下扭转局势,转败为胜。美国在夏威夷遭到日本偷袭、海军遭到重大损失的情况下,最终能够扭转局面,主要是依靠美国在北美广阔的陆地和本土的强大制造业,最终以实力碾压日本。
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长驱直入,侵占东北、华北、华南、华中,但最终没能向西越过黄河、大巴山、武凌山、雪峰山一线,没能进入陕西、四川、贵州及以西区域,中国得以在危急时刻,以持久战和人民战争取得抗战胜利,主要靠两点,一是全国人民不怕牺牲、前仆后继、英勇顽强的抗战精神,二是依托广袤的战略腹地在更广阔空间跟侵略者打持久战,消耗日本有生力量,最终打败日本。
具有广袤战略腹地和战略纵深是一个大国在与强大敌人进行战争时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这里我们提的战略腹地、战略纵深和重要产业备份,其实都是要使我们国家具备在极端战争环境和严峻国际形势下,能够保存实力、维护国家生存、保证重要战略物资供应、降低损失并实现战略反攻,取得最终胜利。说白了,就是要具备在美国和日本联手打击中国本土或被美国及西方联盟国家围困中国时具有生存、反击能力,在受到攻击后仍然具备摧毁日本和美国本土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