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立华老师解读“抗日领导权”的深意
【题记】有门学问叫“解释学”,用得好是有助于“三法三通”(想法想得通,说法说得通,做法行得通)的。所谓“用得好”不是一般的要求,借用毛主席的说法“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那也就是说不管你解释什么,要围绕着目的来,目的最终在于“应用”——那需要做法行得通,为达目的首先得“精通”——精准、通晓所要解释对象的所有资料,可现实往往又不可能穷尽所有资料,怎么办?抓主要矛盾。这就是我为何要与立华老师一起搞“唱和式研究”(一唱一和,即他“唱”出题目并做出解释,我接着“和”,接着谈感想做解读)的原因。也许从接着立华老师讲“毛主席抓主要矛盾”的方法体系,的确是开了一个比较好的头,从而到现在还显得一发不可收。在此特别强调一下,我们是在做探索式研究,不是做定型式的研究。例如,眼前关于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军事思想的研究,是立华老师搞的一个系列讲座(包括文章),我只是从中选出三个问题,重点谈一下我的看法。
【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在延安的一次讲话照片】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民族矛盾转变为外敌入侵后的主要矛盾?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毛主席领导的“全面抗战”胜过蒋介石的“全国抗战”?前面已经发布了我的文稿,昆仑策也转载了(见【相关阅读】),我感到十分荣幸。
下面谈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01
立华老师讲到:抗日领导权问题
立华老师的《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已经讲了6集,用他的方式,比较完整解读了毛主席亲自指挥红军东征的全过程。在最近一期《杀敌不如诛心!毛泽东的舆论战如何制胜?》里,他主要讲的是红军东征胜利后的总结。
他是这样概述的:“声势浩大的东征结束了,毛主席对东征是怎样评价的?他有四句话:打了胜仗,唤起了人民,扩大了红军,筹备了财物。”
毛主席的总结归纳,无疑是高屋建瓴的。
毛主席是红军东征的统帅,而彭德怀是红军东征战役的指挥员。立华老师是这样谈起彭老总的——
“彭德怀说,毛主席是以军委主席兼抗日先锋军政治委员亲自出征的,一切措施都是他决定的,灵活机动,所耗甚少,收获很大。这是他对作战本身的评价,更重要的是,他说:进军山西,扩大宣传抗日主张,从此共产党夺取了抗日领导权。全军指战员都看出了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政治路线的正确,政治、军事由被动转入主动,向敌人开展了战略上的进攻。他的回顾是比较诚恳的,道出了这一战的伟大历史意义和转折意义。”
我理解,这里面说的“抗日领导权”与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的“领导权问题”,是联系在一起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