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主席称赞为“模范的共产党员”开国大将张云逸
张云逸同志是广东省文昌县(现海南省)人。在共和国的大将中,他属于“三高”:一是高资历,他不仅参加过同盟会,1926年加入共产党时已是国民革命军的师参谋长,衔至少将;二是高龄,他出生于1892年,授大将衔时已年界63岁;三是高薪,从国民革命军时少将薪饷,到共和国大将时,他拿着元帅级别的工资。之所以传奇不断,他虽不怕流血和杀头,且身经百战,却从未受过伤。
一、不怕杀头,滴血加入同盟会,烧红百色半壁山
张云逸的军旅生涯是从1908年开始的。当时,年仅16岁的张云逸怀着从军救国的愿望,报考了广州黄埔陆军小学。陆军小学所进行的教育,是训练陆军军官的基础教育。在这里,他接受了严格而正规的军事训练,较系统地学习了初级军官必备的军事知识。
在陆军小学,张云逸很快加入了同盟会。为了表示死而无悔的革命精神,入会填写志愿书时,他第一个用小刀在手指肚上猛然一划,顿时鲜血涌出,滴血作誓:“杀头尚且不怕,流点血算得了什么?”几个月后,张云逸便勇敢地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加入了反清武装起义的行列,参加了孙中山在广州领导的第九和第十次黄花岗武装起义,尽管惨遭失败,但张云逸面对屠杀和镇压,没有后退。当席卷中华大地的辛亥革命来临之际,临近毕业的张云逸提前离开了陆军小学,主动请缨充当炸弹队队长,攻打两广总督府,赶走了总督张鸣歧和水师提督李准。
在随后的斗争中,张云逸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号召,于1912年进入广东陆军速成中学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营长、旅长等职。甚至他还跨入了广东国民政府从政行列,出任过揭阳县长,并因清廉的政绩得到廖仲恺的高度赞扬。1926年,张云逸率部参加了北伐战争,他作战勇敢,一路高升,官至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5师参谋长。第4军中的共产党员在北伐战争中冲锋在前,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教育了张云逸。1926年11月,张云逸终于由一个拥有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张云逸仍留在国民革命军张发奎的第4军第25师工作。他不仅成功推荐了卢德铭为警卫团团长,使得警卫团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革命武装。张云逸还深得张发奎的信任,为了驱逐桂系势力,张发奎便派文昌县出身的张云逸带800人去海口取代黄镇球任琼崖守备司令。接到此令,张云逸迅速与中共琼崖特委商定,借此机会举行海南秋收起义,夺取全岛。岂料新桂系老奸巨滑,竟暗中收买了海口驻军副团长叶肇。张云逸队伍一离船上岸,便被叶军缴械。好在张云逸本人的船尚在海上,他也奇迹般地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