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钢:保持先锋队精神,中国共产党有这两个法宝

2024-12-06 441 0
作者: 白钢 来源: 观察者网

  原编者按:《关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是国内首次从哲学、历史、法学、文明、经济社会跨学科多角度、完全基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框架来论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所发挥核心作用的著作。该书的作者是孟捷、强世功、白钢和鄢一龙,四位来自不同学科的60后学者与70后学者。观察者网近期和白钢教授对话,探讨了有关话题。

  观察者网:《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是2015年出版,《关键-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是2024年出版,您都是共同作者。这期间有一个差不多十年之久的跨度,面对差不多的命题处理,在写作心路上有何不同,能否跟我们分享?

  白钢:10多年前,我们几个70后作者才40岁吧,回想那时候写《大道之行》是想做一种新的尝试,即以学理的方式把党——这个在中国社会的特殊存在,包括其地位、机制、传统、文明的脉络等作为对象直接加以讨论,这在当时还是有些大胆与尖锐的。可正是这种尖锐的文风以及学理表达,才具有了某种冲击力,使得《大道之行》成为一本在思政领域受到好评并传播较广的读本。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道之行》是一次自发性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探索。转眼近十年过去,书中的许多建议主张已经进入了我党的主流话语,成为了学界共识。今天,思考还在延续,锐性与对现实的敏感反映还在,但在新作中却以某种更深沉的方式展现出来,所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相对于《大道之行》,我认为《关键》全书写作的学理思辨意味更强,无论是党和国家建设的历史与哲学解释、中国共产党与当代中国之“四位一体”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党的领导与中国式善治之有机联系,都体现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新成果。

  观察者网:您的任务主要是完成《关键》的第二章。在这一章,您提出“党是两个先锋队代表”的表述:一个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代表,还有一个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我们的读者会好奇,在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大军一天天变少、且未来会被高自动化的生产线与AI替代的数字化社会,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表述的社会基础何在呢?

  白钢:的确,制造大军在减少,这是一个全球趋势。但有一个事实:过去历史上作为我党党员的主要构成也不是工人出身的成员,但并不影响党本身是可以代表工人阶级整体利益的这一事实。

  因此这个问题在今天其实仍然是相似的。对于保持中国共产党本身的基本品质,尤其是内在的理论品质,不能因为现实社会阶层的变化,就不强调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点。否则就会下滑到类似西欧社会民主党的水平,甚至比它们可能还不如。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