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涌:如何避免像美国一样被金融大鳄们彻底“绑架”

2025-02-27 1538 1
作者: 江涌 来源: 红色文化网

  “有规则无道德”:金融本质之社会透视

  ——金融发展与安全思想系列研究

  江 涌

  道德是人类灵魂,是社会的基石,然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的金融,却只有规则没有道德。现代化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建设一个“美好社会”。一些经济学家趁机宣传:金融让社会更美好,国家更强大,除此之外,“别无选择”①。其实,“如果用世俗的眼光评判的话,‘金融’有悖于‘好的社会’所要达成的目标”②。金融资本膨胀与经济金融化使得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异化,社会越来越多地被金融资本所左右而乱象丛生。金融让社会更美好的许诺,实际就是新版的“皇帝的新装”。

  金融市场:只有规则没有道德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记·冠义》)。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一类行为准则,引导人们向善避恶。无道德则无社会,更无不断进步的“美好社会”。金融家公开声称金融没有道德或超越道德,但是有经济学家与金融家一再鼓吹金融有助于建设“美好社会”,这是什么逻辑?

  (一)只有规则,没有道德

  人力不如牛,行不如马,而牛马为之用,何哉?群也。人的本质特征在群在类。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思想、有道德,人类文明程度差异主要在于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传统人类社会道德包括质朴、节约、节制、勤劳、谨慎、安分、秩序和纪律,是维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随着社会的发展,道德内涵也在悄然变化,但是以公平公正为核心、对公序良知的认可与尊重的社会道德一直被恪守。历史经验表明,这是应对历史不可逆性、时下惶恐不安性,尤其是未来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是先人在实践中创造与完善、用以保护自己和庇护后人、延续人类社会的实用方法。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演进,传统社会道德遭遇一轮轮挑战。十八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贸易精神促使人拥有一种精确的公道观念,一方面与劫掠针锋相对,另一方面与某些伦理道德背道而驰,这些伦理道德要求人们不要斤斤计较自己的利益,为了他人的利益可以舍弃自己的利益”③。这是商业与产业资本主义时期的状况,到了金融资本主义阶段,在金融成为核心、金融作为血脉的现代经济中,社会道德遭到金融家的无知地鄙视乃至无情地否定。

  著名金融家且有“投机宗师”称誉的乔治·索罗斯,对于金融市场与社会道德关系的论述非常充分:“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普通参与者,我永远不必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后果。我曾意识到,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后果也许是有害的。但由于我是按市场的既定规则来行事的,所以,我认为自己不考虑社会后果的做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如果我不做,别人也会做。’金融市场有如此多的参与者,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可能对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即使我把我的社会良心引入到决策过程中,也丝毫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却会改变我的投资报酬。”④生活不相信眼泪,命运不同情弱者,金融市场不需要好人,也容纳不了好人。丛林法则,适者生存;金融市场,赢家为王。“在一个高度竞争的交易社会中,对他人利益的关心有可能成为自己成功的障碍。”⑤“只要按规则行事,一般市场参与者就不受道德选择的约束。从这个意义上讲,金融市场不是‘不道德的’,而是‘超道德’的,即与道德无关的。”⑥

查看余下8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