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义:青杠坡那一仗,留下一个守墓人
赤水河边,在一个被叫做青杠坡的地方,我们沿着整齐的石阶拾级而上,来到高耸云天的青杠坡红军烈士纪念碑。
在英雄碑前,我与朱德元帅的外孙刘武等老革命家老红军的后裔留影纪念,并鞠躬缅怀。要知道,当年朱德元帅不顾毛主席的劝阻,端起枪来直接上阵冲锋的故事,就是发生在青杠坡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
给我们做解说的姑娘,是一个姓何的红军后人,姑娘年岁不大,她的爷爷就是青杠坡战斗的亲历者。她把青杠坡之战,在四面环山的青杠坡战场旧址,给我们讲得绘声绘色,如同让我们到了真实的战场。
青杠坡,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决定北上向四川进军途中的第一仗。当时,中革军委准备把攻占土城作为北渡长江的第一步。但是意想不到的是,红一军团第二师北上受阻,一师及红九军团在各自前进方向也分别受阻。这意味着红军北上入川的大门被川军死死封堵了。在情况危急之下,中革军委果断决定,以红一、红九军团各一部阻击由赤水、官渡南进之敌,而后集中主力歼灭被我诱进青杠坡的的敌人,通过打一场歼灭战,解除尾追敌人,而后再奋力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因为情报有误,敌人比之预料的力量在成倍增长,而红军弹药却越来越少,伤亡越来越大。直至毛主席、周恩来、朱德等都直接上了第一线指挥。在情况危急关头,中革军委就在土城的街头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主动撤出战斗,改从土城西渡赤水进入川南再寻找机会。这就是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渡赤水。就此,红军四渡赤水拉开了序幕。
青杠坡战斗是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进行的第一次大战,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军事领导集体指挥的一次关键性战斗。这场战斗虽然未能达到歼灭尾追之敌的目的,没能实现北上渡江的计划,但因为中革军委的果断决定,保存了有生力量,改变了作战方向,摆脱了尾追之敌,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至为精彩的战争篇章。
青杠坡战斗打得极为艰苦,敌我双方都遭受重大伤亡。给我们做解说的小何姑娘,她的爷爷何木林,作为中央红军的战士,就是在这次战斗中负重伤留在了土城的,从此成为土城的一个普通居民。那是在青杠坡的敌我激烈交战中,何木林左腿被子弹打穿,失血过多昏死过去。直到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下午,才逐渐苏醒过来,此时大部队已经转移。
当拣子弹壳的两个孩子发现何木林还有微弱的气息,就赶紧告诉了村上大人。乡亲们把何木林背到青岗坡一个山洞里赶紧藏了起来。晚上的时候就悄悄地给他送点吃的和草药。在土城乡亲们的悉心照料下,何木林最后终于痊愈,他很想追找自己的部队,但是此时,红军已在毛主席率领下四渡赤水,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已经北上爬雪山过草地了。何木林无可奈何,只有留在了青杠坡。但是留下来又何尝容易?敌人天天在查找散失的红军,抓到即杀头。何木林是江西会昌人,只要一开口便就暴露了身份,就会让人识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