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霸权主义是中美对抗冲突的根源
霸权主义是中美对抗冲突的根源
——兼评中美矛盾“在所难免”论
张志坤
经常听到中国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说,中美两国之间有分歧、有矛盾在所难免,关键是通过坦诚沟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
这段话言简意赅,可分为前后两层意思:前面第一层意思是,中美之间的分歧和矛盾难以避免;后面第二层意思是,难以避免的矛盾可以通过坦诚沟通来加以解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判断。
接下来,我们就认真剖解和研析这一重要的战略判断。
首先关于“中美两国之间有分歧、有矛盾在所难免”的说法
众所周知,按照中国汉字文化涵义下语境语句所固有的逻辑,中美之间的分歧与矛盾既然属于“在所难免”,那就不没有什么人为的主观故意了,而是无意中自然或必然发生的东西;既然不是谁故意制造出来的,而是无意中发生的,那么“通过坦诚沟通加以有效管控”也就合情合理,也就成为可能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个问题留待后面来回答
其次关于“坦诚沟通加以有效管控,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
以公众所知,中美之间的沟通联系已经有长达几十的历史了,发展至今,已经拥有多达100多条重要高层交流管道,在此期间,两国的每两年一度战略对话,先先后后上演了达8次之多,难道这些对话与沟通没能达成“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效果的原因是因为不够“坦诚”吗?或者进一步问,假如中美之间的“沟通”从此以后能够做到“坦诚”,那是不是就可以 “防止战略误判,避免冲突对抗”呢?
这个问题也需要在接下来予以回答。
长期以来,有关中美关系的矛盾冲突,始终存在种种轻描淡写的态度,有人刻意将其做简单化处理,比较突出的有如下两种:
一是将中美之间深刻的矛盾简化为“磕磕碰碰”,形容中美之间只是如同夫妻矛盾那样,要么是锅碗瓢盆交响曲,要么是床头打架床尾和,“磕磕碰碰”而已,不值得大惊小怪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二是将中美之间严重的冲突归咎于心理情绪,说什么原因在于白宫当局的“误解”与“误判”,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焦躁”、“不安”。既然这样,那么自然而然的结论,就是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安抚好美国,使之平息情绪,释放怒气,消除焦躁,这样才能同中国重新和好,再效鱼水之欢。
如果上述这样描述可以成立的话,那么,这样的中美关系还能坏到哪里去呢?当然终究还是要好起来才行!
但是,我们认为,这些醉人的描述完全都是欺人之谈。当然,这些东西根本不可能欺骗得了美国及西方的政治家、战略家,而只能是给中国的老百姓灌迷魂汤,只能麻痹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和战斗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