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以色列同伊朗的战争,谁输谁赢?
伊朗同以色列之间的战争终于迈上了直接交手的新台阶。伊朗发起了对以色列直接的军事攻击行动,以色列则报复性地直接袭击伊朗,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战争已经真实地打起来了,两国已公开处于战争状态。考虑到两国之间深重的仇怨与冲突,因此可以预计,这一轮的相互袭击之后,他们都不可能到此为止、善罢甘休,今后还要长期地打下去,造成旷日持久的特殊形态的国家战争。那么,这场战争的前景如何,究竟将有怎样的输赢成败,各自的战略前景又将如何呢?进行相关分析研判很有必要。
一、军事上开启 “隔空交战”的新样式
以色列和伊朗是两个相距较远并不接壤的国家,从理论上说,这样的国家之间进行直接交战,一般都是从海上开始,譬如殖民时期那样,殖民帝国派遣舰队从海洋方向发起军事进攻,在海洋战场的支撑下开辟陆地战场。但以色列与伊朗这两个国家却恰恰又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以色列拥有精干的海上突击力量,但它这支力量只属于近岸轻型武装,而伊朗的海军总体上也属于浑水海军,没有远程投送能力,因而总体上看,双方都没有开辟或利用海战场的能力,进一步开辟陆地战场也就无从谈起了,剩下的就只有空中战场。但即便是空中战场,想要利用起来也要借用或借道他国的领空,这也是此次伊朗空袭以色列事前通知相关国家的一个原因。否则,导弹与无人机飞跃他国,就是对别人领空主权的侵犯,就要将自己陷于外交与政治上被动。
因此,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跃跃欲试要发动对伊战争,充其量也不过就是空中袭击,要么是传统的空军袭击,要么是现代化无人版的空中袭击,二者必居其一;伊朗也是这样,伊朗也一直发誓要直接攻击以色列,所能使用的手段更为有限,它的空军并没有远距离奔袭的能力,手里所能用的,只能是导弹战和无人机战。
此次伊朗同以色列相互之间的军事攻击行动集中地诠释了地理条件的限制下以色列伊朗战争的基本模式,那就是典型的“隔空作战”。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远战”(即远距离作战),具有突出的现代化特征,战争规模与烈度严格受限于现代信息与智能技术的水平与质量。
在这样一种军事作战模式下,战场效果将难以彰显起来,特别是如果防御一方的技术能力大于攻击一方的话,则军事攻击的效果更是将大打折扣,其直接的破坏作用将因此显得微不足道。考虑到以色列与伊朗的实际,预计未来一个时期也依然将是这样。
在这样的军事作战模式下,防御一方面临空前巨大的压力,因为这样的攻击不但要造成全社会紧张,而且还要由此付出巨大的消耗,效费比十分高昂,防御成为极其“浪费”的行为,而攻击方也注定要不以战场效益为追求,而把战争追求的焦点放在政治、军事与经济的综合效益上。由此一来,这样的战争模式就更容易升级成为无差别的军事行动,几轮下来就可能要把民用目标纳入到军事打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