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如果胡适活在当下,会怎样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
当今中国舆论场上奇葩现象层出不穷,其中很突出的一个,是经久不息的一股“胡适热”。一些人把已经过世很久的民国文化名人胡适抬出来加以讴歌赞美,甚至将其描述成古今第一完人。
既然这样,乘着这股热劲,我们不妨设想,如果胡适其人活在当下,面对霸权对华“战略竞争”及特朗普当局发起关税战,他会做怎样的选择取舍呢?
依其人历史上的表现,可以判断,活在当下的胡适一定不甘寂寞而积极活动,其具体举措一定是大声疾呼中国不要反抗反击,而要顺应和满足美国的要求,避免中美之间的对抗。为此,他可能要给政府领导或决策层写信,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也注定将奔走呼号搞出足够大的社会影响,也可能穿梭在中美之间义务充当说客,劝说美国当局对中国手下留情、适可而止,劝说中国政府赶紧放弃抵抗、举手投降,一如当年“九一八”事变以后所主张、所践行的那样。
也就是说,如果胡适真的活在当下,其人依然还还将坚定地奉行他的投降主义。因为对胡适这种人而言,现如今向美国投降是相当不错的好事情。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其一,对美国感情深厚。对美国感情深厚,这是胡适这类人的突出特点。这种人尽管原来还是中国人的底胚原胎,但因为吃饱了洋面包,喝足了洋墨水,经历长期熏染蜕变再造,在此之后,就从里到外、从形而下到形而上,一概都高度西化洋化,因此实质上已经成为一个洋奴了。这些人对美国本就在精神情感上已经跪拜臣服,表面形式上再举一下手,也是乐得其所,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其二,同美国联系密切。由于曾在美国的土地上学习和生活过,胡适这类人同美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那里构筑起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并非局限于个体之间,还包括个体同特定团体的关系,譬如高校、研究所、民间学会等,其中很多团体都有着厚重的官方背景。依靠这些联系,形形色色的胡适们在美国社会发展出各种形式的关系户,编织成各种类型的关系网,彼此之间互相借重、互相利用,造就了胡适们在美国社会的一定地位,也有足够广阔的政治与社会活动空间,甚至能够得到美国官方的器重。
其三,在美国资产丰厚。没钱在哪儿都玩不转,文化名人也不例外。而美国更是一个赤裸裸的金钱社会,没有巨额资金的支持,胡适也不成其为胡适。但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不管中国穷富,不管中国是不是缺钱,但形形色色的胡适们却从来都不缺钱。他们通过各种手法在中国捞钱,然后将其转移到美国,日积月累之下,往往都在美国存下有丰厚的资产,足够支撑他们在美国吃喝享乐而无后顾之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