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中美此战——谁更吃亏?六大方面辨析
中美经贸摩擦自2018年全面爆发以来,已成为全球经济的焦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双方通过加征关税、限制出口、技术封锁等手段互相施压。
从表面上看,美国似乎占据主动,造成我出口下滑、产业链断裂、滞胀隐忧。但深入分析贸易数据和产业结构后会发现,美国博弈中会更吃亏。
为什么这么说,请看以下六大分析。
一、中美贸易依存度的不对称性,令美吃亏
从进口规模来看,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约5000亿美元商品,由于美国零售环节加价较高,这些商品在美国市场的零售价值可能超过1万亿美元。而美国每年的商品消费总额约为6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制造的商品约占美国市场的1/6。
相比之下,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规模要小得多,仅为1440亿美元左右。即使考虑零售加价因素,这些商品在中国的总销售额也不会超过2000亿美元。在中国约6万亿美元的年零售总额中,美国商品仅占约1/30。
这种不对称性意味着,如果双方完全切断贸易往来,美国市场将面临10000亿美元(按零售额计算)的商品缺口,而中国市场的缺口仅为2000亿美元。
二、中国国内市场规模超过美国,令美吃亏
中国市场比美国大,不是大百分之几,而是要以大多少倍来计算。
上表中15种主要消费品,不按金额算,因为美国市场货次价高,而是按消费品数量算的话,中国市场比美国市场的消费数量大19倍。
中国这个世界最大市场,现在把美国货加征125%关税,全部赶出去了!而中国货,19分之1的数量就是全部美国货的年消费数量了,当然也是美国的年消费金额了,即在美国,货品价高,高达在中国的货价19倍。
现在,川普对中国货征着最高达200%多,即两倍多的关税,那么19减2,中国货价还是比在美国的卖价便宜17倍!美国关税如何能防得住中国货进入美国?挡不住!中国一步不让,看川普能挺多少天!
三、美国替代供应链建立难度大,令美吃亏
面对潜在的贸易中断,美国需要解决10000亿美元商品的供应问题。这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国内生产和第三方国家替代。
1. 国内生产方面:重建制造业供应链需要时间和巨额投资。以电子产品为例,美国缺乏完整的配套产业链,短期内难以实现自主生产。即使特朗普政府在其任期内全力推动制造业回流,三年半的时间也远远不够建立如此庞大的产能。
2. 第三方替代方面:东南亚和印度等国虽然承接了部分中国转移的产能,但其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仍无法与中国相比。以越南为例,其2022年对美出口总额仅为约1000亿美元,且其中相当部分原材料仍来自中国。完全替代中国供应链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