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干部参加劳动”辨析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毛主席指出:‘广大干部参加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

  01

  —

  在二十世纪风起云涌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毛主席是最重视“干部参加劳动”问题的。对此,他不仅有许多专门的指示,并且身体力行。

图片

  1957年4月27日,毛主席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整风和党政主要干部参加劳动的指示》,明确要求:“县区乡三级党政主要干部,凡能劳动的,每年抽一部分时间下田参加生产,从事一小部分体力劳动。县以上各级党政军主要干部(不是一般干部),凡能劳动的,也要这样做,每年以一部分时间,分别下田、下工场、下矿山、下工地或者到其他场所和工人农民一道从事可能胜任的一小部分体力劳动(哪怕是很少一点)。”

  5月15日,经毛主席审定,中共中央《关于各级领导人员参加体力劳动的指示》在《人民日报》全文发表。

  1958年2月28日,根据毛主席的要求,中共中央再次发出《关于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的指示》。9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干部参加体力劳动的决定》。

  1960年3月,毛主席在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时,将包括有“干部参加劳动”内容鞍钢经验,命名为“鞍钢宪法”。

图片

  这里,“宪法”两字并非是一种随意夸张的用法,而是带有“基本大法”,“本质要求”的含义。

  鞍钢宪法的基本内容为: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两参”即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一改”即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即干部、工人、技术人员相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

  在六十年代中期发出的“五七指示”中,毛主席对干部和知识分子参加劳动的意义,又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论述。

  02

  —

  社会主义国家,干部为什么必须参加劳动?国内外都有很多人不理解。

  1958年,赫鲁晓夫访华时,曾当面向毛主席表达过他的困惑。他说:“拿我们费德林来说吧,他是外交部副部长,他每天需要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如果让他脱离外交部的工作,把他下放劳动半年,他回来后就会感到落后了。因此需要拿出相当长的时间来补课,来研究这半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外交部半年来做了什么工作,等等。”

图片

  赫鲁晓夫的这番言论,暴露了他思维方式的重大缺陷,即只有业务思维,却没有政治思维。

查看余下5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