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元:掠过佛来堡
掠过佛来堡
卢麒元
(2011-03-04 )
久违了,佛莱堡(Freiburg),我曾经多次神游你这神奇的土地。佛莱堡,位于黑森林南部最西端,隶属于德国巴登福腾堡州,人口二十一万多人,是德国最阳光灿烂的城市。我注意这个名字,倒不是因为这里的阳光,而是以这个名字闻名于世的经济学流派——佛莱堡学派。我记着那些名字,瓦尔特·欧肯(Walter Eucken)、威廉·卢扑克(Wilhelm Roopke)以及伟大的路德维希·威廉·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
一、佛莱堡学派的价值。
或许,佛莱堡藏着一把中国寻找了许久的钥匙。作为德国历史学派的落日余辉,佛莱堡学派算不上辉煌。佛莱堡学派模糊了德国历史学派对历史特性的认知,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的一些重要思想。这种模糊和接受,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使得佛莱堡学派失去了传统历史学派的特征,以至于他们的经济学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如日中天的地位,更加使得战败国经济学家们显得无足轻重。然而,正是基于对两次战败的痛彻思考,德国经济学家们进行了勇敢的扬弃。佛莱堡学派在骨子里始终坚持历史学派的一贯思想,但在形式上向新自由主义进行了“全面”妥协,建立了战后的“社会市场经济”(social market economy)概念。历史很有趣,佛莱堡学派在经济学上的近乎失败,正好促成了他们在社会实践上的完美成功。他们的主张,以及他们身体力行的实践,使德国仅仅经历一代人,就全面振兴了经济,成为欧洲最强盛和最具活力的“经济超级大国”。多年以后,艾哈德先生成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偶像。佛莱堡学派大气、深邃和淡定。
了解佛莱堡学派,就必须关注德国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百年论战。此次论战发生于1840年到1941年,这个时期正是德国形成民族国家、实现工业化、跃升为军事强国的历史时期。一般观点认为,这是一场关于方法论的论战;事实上,这是关于主体性的论战!德国历史学派始终坚持历史特性和文化特性的重要性,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奥地利学派则坚持普遍性和一般性原则,认为只有抽象的经济人和经济行为才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经济学原理具有普遍适用性,应该使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其实,历史学派坚持的历史特性,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关注个体的特殊性,也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说到底,他们想要坚持德国在经济理论中的主体性。实际上,这已经脱离了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的方法论范畴,深入到了世界观范畴,其实质是强调一个民族国家的自主与自觉。历史学派强调,任何先进的理论均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理论与实践必须实现高度地吻合,才是有效的,或者说先进的。脱离了实际情况,理论并无先进性可言。也就是说,适应性重要于先进性!这一点,倒是体现了德国人的哲学修养与民族个性。当然,在大英帝国如日中天的岁月里,与古典自由主义一脉相承的奥地利学派坚持普遍性和一般性原则,也是可以理解的。奥地利人一直周旋于欧洲列强之间,天生具有“世界人”的气质。这也是非常值得当代中国人深思的地方。我们太过简单地接受了一般性原则,而忽略了中国的历史特性。历史一再证明,脱离现实的“先进性”,总是不断地制造“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