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济中: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素质教育”是个伪命题
4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怎样让素质教育真正硬气起来》的时评文章,针对“衡水第一中学平湖学校在浙江嘉兴正式成立,却深陷舆论漩涡”这一社会现实,提出“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素质教育就会硬气起来。”
我们老百姓不太清楚衡水第一中学的具体情况,对衡水中学的教学无法作出评价。但对反对者直言,这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入侵”,“浙江教育不搞落后的应试,要搞素质教育”的意见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什么是素质教育?
如果说衡水中学的教学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入侵”,并提出积极的意见,“不搞应试教育,要搞素质教育”。那么,在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不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而稀里糊涂地提出来,我认为这样的“素质教育”是一个“伪命题”。
“应试教育”长期统治着中国的教育领域。在旧社会,应试教育是贫寒书香子弟唯一发迹之路,国家也是通过“应试教育”这种手段来达到选拔人才的目的。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教育得到了普及,深入和发展,但是,至今,应试教育依然是中国教育和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并且复辟到旧社会的模式,把“应试”当作一种选拔干部和其他人才的的唯一方法,彻底地违背了中国共产党教育的“初心”。
因此,要使“素质教育”硬起来,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中国现在是不是“素质教育”?如果国家执行的不是“素质教育”,提出“素质教育”只能是一种愿望。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学习一下《教育法》是怎么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条明确地阐明“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根据这一提法,《教育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六条: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第七条: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第八条: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