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昌明:海上马车夫荷兰——西方殖民主义的又一霸主


  荷兰,地处欧洲大陆西北部,濒临北海。占地4万1500多平方公里,地势低洼,40%的国土低于海平面。荷兰地区原属尼德兰,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及法国的东北部。

  古罗马时代,尼德兰归属“日耳曼行省”。中世纪时代,曾属神圣罗马帝国,1463年成为独立国家;16世纪前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受复杂的王室联姻关系变化,后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1516年,查理一世(又称卡洛斯一世)成为西班牙国王,继承了哈布斯堡的遗产,尼德兰开始受西班牙统治。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

  欧洲新航路开辟以后,尼德兰得地理优势,海上交通便利,商业特别发达,逐渐成为欧洲经济最发展地区之一;尤以羊毛业、呢绒业和渔业为它的优势产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尼德兰的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形成,受西欧宗教改革的影响,该地区奉行卡尔文教。

  卡尔文教认为:一个人的灵魂能否获救,不为斋戒、忏悔、赦罪等宗教仪式决定;而是上帝在前世注定了的。如果你在现实世界中能取得成功,发财致富,就证明上帝选中了你上天堂;反之,就证明你要堕地狱。卡尔文教具有新教反封建特征,宣扬资产阶级世界观。

  16世纪的西班牙,已发展成为一个地跨欧、美、非三大洲的殖民帝国,但本质上仍是中世纪封建军事帝国的延续。它在尼德兰实行封建专制统治,每年从尼德兰榨取200多万佛洛林,占西班牙财政总收入的一半。它极大地阻碍了尼德兰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引发当地人民的普遍不满。

  尼德兰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农民和市民均发生了急剧分化。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沦为流浪者;更多市民成为帮工和工人,他们遭受阶级的与民族的多种剥削压迫,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集中反映在宗教信仰的冲突上。

  1550年9月,查理一世颁布诏书,公然禁止新教——加尔文教的传播,禁止破坏天主教圣像,禁止讨论和辩论《圣经》,违者处以杀头、活埋或火刑,并没收财产。凡给予新教徒以帮助、或谈过话的人,也要问罪。短短几年,就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宗教迫害。

  “血腥诏令”遭到尼德兰上下(包括部分贵族反对派和大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1566年8月起,尼德兰全境掀起了一场矛头直指天主教会的群众性的自发性暴动——“破坏圣像运动”。在这场斗争中,有5500所教堂和修道院被毁!时任国王菲利浦二世派去刽子手阿尔法公爵为尼德兰新总督,派军队进行血腥的镇压,又造成10000多人被杀。

  然而,西班牙的高压与恐怖统治,只能吓倒尼德兰的一些贵族反对派,动摇一些大资产阶级的斗争意志,却不能消弥广大下层人民的反抗,反而激发了他们更为持久的革命斗争。尼德兰人民举起了武装反抗的大旗,组织了游击队,在海上和森林里进行持久的斗争,号称“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

  1572年4月,一支海上游击队攻占了西兰岛上的布里尔城,这一胜利成了吹响北方地区起义的号角。很快,人民起义席卷了整个北方各城市。革命的资产阶级在许多城市里组织了军队,建立政权,镇压反革命。紧接着,乡村也爆发了农民起义,起义者捣毁了教会和贵族庄园,拒绝交纳封建租税。面对革命形势,以奥兰治·威廉为代表的一些贵族、大资产阶级投机革命,大肆培植私人势力。1572年7月,奥兰治·威廉攫取了北方的革命领导权,成了北方各省的“总督”,拥有军权。

  北方的革命进程推动了南方的斗争。1576年9月,布鲁塞尔爆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构,政权转到了“三级会议”手中。同年10月,在根特召开由南、北方共同参加的三级会议,保守的贵族、大资产阶级代表主导了这次会议。会议通过了《根特协定》,要求取消阿尔法暴政,表示要同西班牙军队进行斗争,以摆脱他们的统治;但允许大多数省份保持天主教,也没有恢复各地方的自治权利,更没有触及农民的土地要求。《根特协定》的妥协性质未能起到动员人民、推动革命的作用,反映了贵族大资产阶级力图中止革命的企图。

  1578年,南方一些反动贵族发动叛乱,阴谋与西班牙妥协。次年,为了对抗这股反动势力,北方各省与南方部分城市组成了“乌特勒支同盟”,决定同西班牙战斗到最后胜利。1581年,同盟正式宣布:不承认西班牙对尼德兰的统治权,成立“联省共和国”。

  西班牙军队勾结南方的一些反动势力,竭力进行反扑。1585年西班牙军攻陷了布鲁塞尔和安持卫普,南方革命失败。面对反动势力的进攻,北方各省坚持保卫独立,保卫革命胜利成果,与西班牙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609年,西班牙被迫与其订立了《十二年休战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北方各省独立;1648年签订《威斯特法利亚和约》,最终从法律上承认联省共和国——荷兰独立。

  17世纪的海上霸主

  世界历史表明:谁控制了海洋,谁就主导了世界。新航路开辟后的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先后控制了海洋,一度是“海上霸主”。随着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荷兰迅速崛起,取而代之,成为17世纪的“海上霸主”。

  尼德兰反对西班牙的独立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场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建立了荷兰资产阶级共和国。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为三级会议——由各省贵族、教士和资产阶级代表共同组成,每省一票,决议须一致通过有效;常设行政机构为国务会议,由12名委员组成,成员按各省纳税数量的比例推举,首脑称“执政”,由奥兰治家族世袭。

  荷兰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大力推行资产阶级的内政、外交政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第一,大力推进商贸活动。荷兰资产阶级,主要是由商业资本构成。因此,它充分利用荷兰地处北海、波罗的海至地中海的海上商业要道,以及斯海尔德河、马斯河和莱茵河入海口的有利条件,优先发展海运转口贸易。亚洲的丝绸、香料,美洲的金银、烟草,非洲的黄金、象牙,欧洲的武器、手工业品,无不都在荷兰集散。阿姆斯特丹迅速成为当时欧洲主要商贸中心,成为连接整个欧洲与美洲、非洲的商贸中心,荷兰很快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第二,大力发展造船业。国际商贸与海运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荷兰的造船业。政府重视船只的更新,扶植造船技术的开发与创新。荷兰人设计了一种三桅的宽船身的平底船,其舱容量大且易于操作,还可以减少船员人数,降低了船运成本。他们还制造出船体坚固、速度快捷,适应远航的武装商船。这种船的尾部设置有炮座平台,可架大炮,足以对付海盗,有一定战斗力。17世纪中期,荷兰的商船吨位,已占全欧商船总数的四分之三!荷兰由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第三,广泛建立殖民和贸易据点。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一对与生俱来的双胞胎,随着荷兰资本主义的崛起,荷兰很快走上殖民主义的霸权扩张之路。16世纪末,自荷兰海军击败西班牙海军起,荷兰商船队就逐渐取代西班牙的商船队称霸海洋。荷兰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很快就发现并控制了通往世界各地的海运路线,在亚、非、美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

  1602年,荷兰商人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在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设立总部);1621年,又建立了西印度公司。这两个“公司”在政府授权下,都有自己的武装,拥有包括发行货币、订立条约,并实行殖民统治等广泛的特权。它们到处建立城堡和采购站,通过欺诈或收买当地首领,通过奴役和屠杀殖民地人民,确保了对欧洲的垄断贸易地位,榨取巨额的利润。

  17世纪中期,荷兰已在全球确立起商业霸权。其时,悬挂着荷兰三色旗的10000多艘商船游弋在世界的五大洋之上。当时全球共有2万艘船只,荷兰一家就占了1.5万艘。比英,法,德诸国船只的总数还多。

  荷兰在亚、非、美三洲占有众多贸易据点和领地。在亚洲,它侵占了东印度群岛(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荷属印度,还一度侵占中国的台澎(1662年被郑成功驱逐)。在美洲,1626年一个荷兰人在哈德逊河口,仅给了印第安人一些布料和珠子(价值24美元左右),就从当地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一个岛屿——曼哈顿,被命名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在英荷战争中被英军攻占后改名纽约),不断扩张,在北美建立起新尼德兰;后又侵占了加勒比海上的阿鲁巴岛、萨巴岛等几个岛屿和南美的圭亚那等地。在非洲,在黄金海岸建立有贸易据点,占领了毛里求斯、西非(今安哥拉)和南非。

  荷兰成了世界近代史上继西班牙以后最为强大的商业殖民帝国。

  荷兰的衰落

  17世纪中期,荷兰的强盛达到了顶峰,堪称黄金时代。此后,盛极而衰,发生转折。为争夺海上霸权,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荷兰与英国连续发生三次“英荷战争”。尽管荷兰在军事上没有完全败给英国,但整体上讲,荷兰海上实力大为削弱。英国夺取了原属荷兰的马六甲、好望角及南非的殖民地,打破了荷兰垄断海上贸易的局面。

  “成亦萧何,败亦萧何。”荷兰凭借交通便利条件,靠发展海运商贸起家。在发展过程中,又依仗高度发展的造船业、海运业而取得了海上的优势与霸权,最终登上世界霸主地位。其后,同样又是随着海上霸权和贸易垄断地位的丧失,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荷兰是近代崛起的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个商业资本控制的帝国。它的国土面积狭小,又有近半的地区处在海平面以下,天然资源贫乏,客观上存在发展制造业的难度。凭着海上霸权,凭着对海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加上对殖民地的掠夺,很快积累起庞大的社会财富。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其股息分红高达40%!1782年时,公司的股金已是初始股金的36倍!国际范围垄断贸易的巨额利润,使荷兰的商业资本获得了畸形的发展,也成就了荷兰的霸主地位。

  在整个17世纪,荷兰积累的资本,要比当时欧洲各国资本的总和还要多。但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导致荷兰商业资本始终不愿向工业资本转化。为获取高额利润,这些资本更多地流向金融领域。荷兰人创建了最早的银行制度,在阿姆斯持丹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城市银行。庞大的荷兰商业资本通过金融业进行对外投资与放贷:从购买欧洲、东印度和美洲的外国债券,到投资殖民地企业;从英国、西班牙、法兰西,到德意志、瑞典、俄罗斯,几乎所有主要欧洲国家都向它借贷。荷兰俨然成了欧洲的债主,每年都能从中获得数额庞大的的股息。

  荷兰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始终建筑在商贸与金融的基础之上,缺乏一个稳固、扎实的工业制造业基础;它不可能像英国那样进行工业革命。单纯的对外贸易必然具有不稳定的脆弱性,金融放贷也存在巨大的坏帐风险(特别是在战争条件下),这成了荷兰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格局中衰落的根本原因。

  长期的强国地位,使荷兰的市民阶级过上了安逸的生活。由此,普遍的投机活动,热衷于证券买卖、放高利贷;坐享现成、靠利息就能过上好日子;贪图享乐、安于现状,奢靡之风盛行,所有这些,都极大地腐蚀了荷兰国民原先的进取精神。

  为了争夺与保持霸权,荷兰又不得不进行频繁的对外战争。先是为了同西班牙争夺海上霸权,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商业霸权。结果,三次英荷兰战争使荷兰失去了海上霸主的地位,1793年,又参与英、奥、俄主导的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的战争,终于导致它的彻底覆没。1795年,法军攻占荷兰,其后一度成为拿破仑帝国的一部分。直至1814年拿破仑失败才复国,从此一厥不振,沦为欧洲的二流国家。

  (《近代西方的“兴”与“衰”》连载之二)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