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团购的背后:价格战、抵制潮与被牺牲的商超摊贩
导言
新年伊始,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传来:“多多买菜”的乌鲁木齐员工女孩“润肺”(花名)在凌晨一点半下班途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后去世,年仅22岁,其在公司内部账号签名上写着“为多多守边疆”。另一边厢,长沙的菜市场摊贩正感慨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严重的比以前几乎差了三分之二,多地的实体超市正在关门,是因为疫情,也因为这个新生事物——社区团购。
社区团购起于疫情下的2020年。早期的社区团购雏形,是芙蓉兴盛的便利店主们通过运营微信群和QQ群收集居民的购物需求,统一选购配送并由用户自提。后来随着疫情大爆发,人们出门的热情降低,一时之间带动了整个“宅经济”,多个巨头纷纷从刚需的生鲜消费切入社区团购,正在逐渐改变日常社区消费链条上的产业生态。
社区团购基本商业模式,图源网络
传统生鲜消费由于存在客单价低、毛利率低、易腐烂损耗、物流成本高等特点,导致其一直存在线上渗透的难题。至2018年,生鲜品类的线上渗透率仍仅有5%,远低于电器、服装、个人护理等品类。社区团购生鲜的新商业模式,以微信小程序或app为载体,依托社区基础、和团长社区人脉或其门店资源,通过“预售+次日达+自提”模式,招募线下团长承担顾客维护、货物存放/自提,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社区团购针对生鲜采取预售模式,后点对点集中配送社区,极大降低了生鲜的运输损耗和物流成本;以团长+自提为核心的模式,也令资本运作节省了前端场地存储租金和末端配送成本。
低电商渗透率、低运营成本、高频日常消费,令社区团购一瞬之间成了资本巨头争相抢夺的宠儿。
2020年6月份,滴滴旗下社区团购品牌“橙心优选”上线。7月份,美团宣布成立“优选事业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区团购项目“多多买菜”上线;10月份,苏宁菜场社区团购平台在北京上线,阿里巴巴40亿美元投资“盒马优选”;12月11日,京东表示将向社区团购平台兴盛优选投资7亿美元;2021年1月1日,京东旗下社区团购平台 “京喜拼拼”上线;顺丰亦在1月19日上线“丰伙台”,悄然入局社区团购混战。
2020年社区团购百团大战,图源网络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0年底社区团购融资累计达80起,融资总金额超260亿元,但直到疫情才出现井喷,仅2020一年融资额就超171亿元。如今,社区团购已经集结了美团、阿里、拼多多、京东、滴滴等互联网巨头,艾媒咨询预计到2022年中国社区团购市场规模将超过1220亿元。根据商务部和凯度数据统计,疫情后居民通过社区团购渠道购买生鲜大幅增长,有1/4的用户在疫情中首次使用了社区团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