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与公平”是一个伪命题!兼说社区团购及其他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是近几十年来的一个老命题,其隐含的前提说法是,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只有公平,没有效率;而被毛泽东时代已经彻底批臭了的资本主义的确是没有公平可言的,但效率很高。
用1962年的老文章批今天的互联网金融毫不违和
前几天,中国懂王又对毛泽东时代三线建设大放厥词:
这真是“funny mud pee”!三线下马荒废了多少重工企业?下马的大飞机、载人航天、集成电路……以及“20年不发展军工”的历史难道被杜某人选择性无视了?
就连认为毛泽东时代“效率低”的主流教科书都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
1953年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增长率达平均每年18%,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多;从1952年到毛泽东时代结束的七十年代后期,工业平均每年增长11.2%。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尽管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超过10%的速度增长。
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大大高于同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谓的“黄金时期”增长速度的。美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用了七年零四个月,法国用了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零三个月,而毛泽东时代的新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还独创了“邓-于”方案!究竟哪个更有效率?!
所以,说毛泽东时代的社会主义效率低,这是赤裸裸的谎言。剥削阶级的后代攻击毛泽东时代连公平也是假的,是的,毛泽东时代对他们而言的确“不够公平”,没有让他们继续发财致富、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但恰恰是因为这样,才是对广大劳动人民最公平的。
当然,这样的公平绝非被攻击的“共同贫穷”。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独立自主、门类齐全、部门完备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正在逐渐满足并丰富广大劳动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到毛泽东时代结束,人均粮食产量已经突破400斤,满足群众生活的各类轻工业品也逐渐丰富。不能把“吃饱”归功于最后一个馒头的道理很多人都讲过了,这里不再赘述。
农业支持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然后再工业反哺农业,缩小三大差别,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论“下大棋”,那个时代毛主席才是堪称第一“棋手”。这样的战略高度是那些阴暗的小人无法企及的,于是,就变着法地歪曲事实、双重标准、拼命诋毁。
嫦娥五号回家,环球的胡总编又说了一段阴阳怪气的话:
“勒着裤腰带、打肿脸充胖子的‘形象工程’”——这样阴阳怪气的话究竟在影射谁?这很明显。亏得笔者前一段时间在“私生子举报”问题上,还瞎了眼帮你说话,对你好言相劝。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