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门?寒门?其实根本没门

2025-03-31 3248 8
作者: 巴亦巴 来源: 深耕纪

  他们本身就有着更优越的条件,按理说更不应当惧怕在公平的招生考试中和“没门子弟”们一较高下。现在实行“九品中正制”,以后是不是要进一步发展到“世卿世禄制”呢?

  文 |巴亦巴

  近日,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在新闻发布会上称,2025年长沙市“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此言一出,引起网友众怒,认为长沙市此举是破坏教育公平。

  仔细浏览新闻,笔者发现长沙市所谓“高层次人才”,分为A、B、C、D四个等级,目前长沙市共有94人,其中B类1人,C类12人,D类81人。这不禁使得笔者联想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一种选官制度,它草创于曹魏时期,终于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延续了大约四百年。九品中正制的基本内容是,各州郡分别推选“中正官”,再由中正官负责考评人才,根据一定标准将人才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等,因而被称为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人才的考核内容包括家世、品行和才能等,家世只做参考,但自晋朝以后基本都按照家世作为评级的唯一依据,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例如南朝的著名诗人鲍照,因为出身于下等士族,仕途多有不顺,只能在各诸侯王的王府做幕僚。他写了许多诗歌表达自己的郁郁不得志,例如《拟行路难·其四》:“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然而,鲍照即使出身低微,家境贫寒,他也是出自下等士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寒门”。现在常常有人感慨“寒门难出贵子”,意指普通老百姓家很难培养出人才了,把“寒门”看做是普通老百姓家。其实这种说法或有失偏颇。《说文解字》说:“門,聞也。从二戶。象形。凡門之屬皆从門。”从门的字形来看,门由两个相对的“户”字构成,而户也是门的意思,区别在于,“门”有两个门扇,户则只有一个门扇。大概门扇的数量也与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相关,有权有势的人家自然有财力修建又高又大,有两个门扇的大门,或许门扇的材质还会使用上等的木材;而平头老百姓没有什么多余的钱财,只能装上一个门扇,指不定还是用草编的,更贫穷的甚至可能连屋子都没有,更遑论门了。当然,字词的意义会随着时代变化而产生流变,这里就不细究语言学了。总之笔者想说明的是,无论是“豪门”、“高门”还是“寒门”,都是“门阀”,他们在社会中的阶级地位,至少是一个破落的底层地主,而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根本配不上称“门”的,哪怕是“寒门”。

查看余下5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8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8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