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 赤岭少年与教育公平之问:一个文明存续的现代启示
2025年3月22日,南海的汹涌浪涛,将一则扣人心弦的现代生存传奇推至世界眼前。彼时,10岁的赤岭少年阿亮于三亚海域成功获救。这位黎族男孩,在高达6级的风浪中,独自在海上顽强生存了18小时之久。他的这段不凡经历,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最为本真的生存智慧,更如同一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在无意间重重敲响了当代教育的大门。这场动人心魄的海上冒险恰似一面精巧的棱镜,清晰折射出文明发展进程中一个令人深思的悖论:在物质丰富、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人类是否正悄然遗失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
这位来自陵水黎族自治县的“小海娃”,用那双布满老茧的小手,生动诠释了另一种别具一格的教育哲学。当城市里的同龄孩子沉浸在电子设备的虚拟世界时,阿亮早已熟练掌握了辨识潮汐规律、熟练驾船捕鱼的生存技能;当都市孩童的周末被各类补习班填满,他却正攀爬上椰树,采摘果实以贴补家用。在这场意外漂流中,他所展现出的沉着与冷静,正是源自日复一日与大自然的真切交流。获救后,网络上掀起一阵狂欢,阿亮被PS成“杰克船长”“魔童哪吒”“悟空渡海学艺”等各式各样的表情包。在这些表情包的背后,实则隐藏着现代人对原始生命力的深切追慕与向往。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动物界,残酷的生存环境常常能激发出动物超乎寻常的智慧与生存本能。人类虽在智力上远超动物,然而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人们长时间在校园中学习,所接受的大多是应试教育,过度侧重于书面知识的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锻炼。再加上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网络搜索与AI应用的便捷,使得人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取答案,从而跳过了学习与锻炼的过程,宛如被精心呵护在温室中的娇嫩花朵,生存本领和技能因此就逐渐退化。这,正是大家对阿亮心生羡慕,以及他能获得全球关注和国内三大媒体报道的根本缘由。
就在阿亮的故事在全球引发广泛热议之时,相距1700公里之外的长沙,正经历着一场教育领域的轩然大波。某单位为吸引高端人才,计划推出一项子女免试入学的“绿色通道”政策。这一涉嫌破坏教育公平的政策一经曝光,瞬间在舆论场中掀起惊涛骇浪。从秦汉时期的军功制到隋唐时期创立的科举制,中国作为发明了考试文明的国度,此刻却面临着制度根基被撼动的严峻危机。
当下,中国教育深受“圈养模式”的影响,众多学子仿佛成为了温室里的柔弱花朵。倘若再对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加以破坏,那些享受特权的群体,便如同置身于恒温环境中的花朵,后果不堪设想。利益的固化极易引发历史周期律的作用,中国自古以来便极为重视公平公正。历朝历代,底层百姓之所以奋起抗争,正是渴望拥有公平公正的制度与平台,以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也正因如此,中国诞生了军功制和科举制这两大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普通百姓得以凭借自身的军功或科举成绩,实现阶层甚至阶级的逆袭。这种打破利益固化、助力底层民众向上攀升的制度,使得中国成为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未曾中断的文明。然而如今,长沙某些单位为吸引高端人才,妄图打破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这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