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奶事件如何溯源
《青春有你3》粉丝为偶像打投倒奶事件,击破了公众底线,把平台方、媒体方、制作方、广告方都推上了风口浪尖,涉事企业纷纷发声道歉整改。
说实话,这几方都是老搭档了,这样的活动也是老套路了,多少合作者挣得天昏地暗,多少粉丝的金钱化为乌有,浪费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只不过,之前的碎钞模式都是隐性的,而这次的倒奶变成了显性的,光天化日糟蹋粮食,社会终于忍不了了。
如今这几方被拷打,并不冤。但背后的渊源也不止于它们,被浪费的钱财也不止这些,偶像经济扭曲的价值观更不仅这点。
偶像经济就是疯狂。挣得一多半是未成年人的钱,还有一小半长不大的巨婴的钱。青春期的疯狂是可以理解的。从前没有偶像经济,孩子们为小情小爱写写信、淋淋雨也就罢了。今天可算找到了一个集体发泄的通道,生理上勃发的激情被人打包卖大钱了。
这事看明白了,发得是不义之财。明知道你们这些追星族不成熟,会为小情小爱疯狂砸钱,砸得还不是自己的钱,是父母的血汗钱。父母对孩子最慷慨,可惜孩子对长腿欧巴最慷慨,这跟网贷套路有什么区别呢?
然而它不违法,一个愿打,一群愿挨,你不打,他们还嗷嗷得,孩子嘛。关键在于,这些平台商家能下得去手挣这笔钱。挣孩子钱也不奇怪,一年乐高能卖几百亿,没什么,起码还益智。关键在哪呢,它简单,我做玩具卖玩具,没有转化,没有隐性消费,每一分钱都花在了明处。
偶像经济完全不同了,他们通过选秀包装出的小哥哥小姐姐,不是要你直接花钱买周边,而是要通过复杂的设计,来实现种种商业价值。先拿帅哥美女把少男少女们逗疯狂了,再开始全方位无死角的收割。
其中有很多不规范的骚操作,仅仅是收看个节目投个票吗?你out了。如今的粉丝团,入粉籍那就是加入了组织,脱粉也是大事件,要跟组织中认识的所有社会关系说拜拜。这些粉丝群啊什么的,已经不是纯自发了,而是跟平台啊、经纪人啊都有联系,甚至就是他们创立的,什么一群二群一百多群,你们这些入坑者怎么花钱怎么动,都是有人统一指使的,这就可怕了。
打榜,投票,他们统一行动,能一夜之间把美国加拿大给震惊了。要没组织,能有这效率,你信么。这些组织他们不碰敏感话题,就是在娱乐圈范围内翻云覆雨,很长时间都相当的安全,但未成年人的冲动是很难操控的。最容易出圈的,譬如粉丝控评,经常就造出令人三观震碎的事件。造假什么的,根本不算事儿,甚至偶像违了法,都能给你骂回来。相比之下,三观正常的网友完全属于散兵游勇碰上正规军,根本就骂不过他们,给人造成了价值观沦陷的假象。
这些打投机制,终究是要变现挣钱的。以前好像是联手运营商,一块钱一条短信,直接挣。后来玩法越来越复杂,但意思不变。总而言之,要让你们内卷、花钱。今天比以前可贵多了。这一次只是技术上给玩脱了,可能想着把投票码印瓶盖里促进一下牛奶销量,但没想到粉丝会这么疯狂,买椟还珠,只要码不要奶。但回过头来,涉事商家也是非常熟悉粉圈的老合作户了,本该预料出来的。或许它们也无所谓,管你喝不喝,我卖了就行。可能没料到的只是引发了舆论风波,公众反应会这么大。
青春期的疯狂是不治之症,就像婴儿期的孩子需要呵护一样,我们不能去利用他们的弱点,大发不义之财。那些已经成年的妈妈粉、巨婴粉,暂时靠边,跟你们无关,爱给谁砸钱去砸钱,我们先说说占极大比例的未成年粉丝群体,社会是有权力去管的,也有责任去管。
提几个技术上的建议。造星选秀节目强化监管,首先判断粉丝群体是谁,如果未成年人达到一定比例,就进入全程严格监管轨道。如果是像张国立出演乘风破浪的哥哥之类,粉丝都是中老年妇女,那就不管了,量她们也疯不到哪儿去,如果把给儿子的买房钱都投了票,家庭会约束她们的。但是目前最火的小哥哥、小姐姐选秀,本身演员就刚成年,那后面追星的必是大量孩子无疑。
除了保证节目播出的价值观导向之外,打投环节、广告合作商家都要一一审查,确保理性消费有节制。严令禁止平台经纪方组织粉丝群等,严令禁止有组织的打榜刷票行为,确保都是个人意愿的独立行为,而不能被他人集中引导。这个畸形模式几乎是万恶之源,粉圈骂战、上热搜,十有捌玖都是这么搞出来的。如果每个人都能独立自主为自己的发言和行动负责,即便是孩子,也不会发生这么多过分的事情。零散的价值观偏差,和成群结队的价值观挖掘机,那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
偶像经济可以有,但是我们不能容许无底线地收割未成年人,不能把饭圈变成无底洞,无止境地往里打水漂。这个市场越来越大,操作越来越骚,我们是大意了。再重复一遍,别拿什么市场自由来挡枪,未成年人的事,社会有权力管,也有责任管,别说一管就死,把它管死就对了。什么钱都可以挣,不义之财不能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