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北大博士,送了半年外卖


  自副处长送外卖的报道出来之后,一位北大博士的“外卖行业调查报告”也火了,他为了了解这一切,送了半年的外卖。

  陈龙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雅博士后,2018年,为了完成论文,他加入了北京一家外卖骑手团队,花了5个半月时间进行田野调查。

  他好奇的是,几十万骑手如何在全国各个城市走街串巷,看似混乱却能做到井然有序。他的所有调查始终围绕社会学中的一个核心命题:资本如何控制劳动者,而劳动者又是如何反抗的

  这让我想起了《寻乌调查》。

  送五个月外卖,比起送一天半外卖,又更进了一个档次,送一天半外卖,顶多会得到一些感性上的认识,会同情外卖小哥,会想着怎么帮助他们。

  送半年外卖,那就是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这份职业、这个群体中,彻底理清楚平台、商家、系统、外卖骑手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到,这个矛盾其实是无法解决的,在算法主导的规则下,外卖骑手的生存环境不会变好,只会越来越差,优胜劣汰、弱肉强食、内卷到极致。

  “算法”驱使着每一个外卖骑手用更短的时间、抄更近的路、接更多的单、冒更多的风险去完成“任务”。

  平台用“人肉”去投喂计算机和算法,然后根据这些内卷之王们的大数据,制定出更苛刻的算法规则去压榨更多的“内卷之王”。

  这位博士的论文写得极好,摘两段大家看一下:

  外卖平台上最早送一单要一个小时,后来大家都在抢,谁能突破30分钟大关,最后他们现在能达到28分钟。压缩了那么多时间,一方面是技术上有更新,但这毕竟是很少的,因为计算机运算能力很强,它节省也就是几秒钟。于是你看到大部分节省下来的几十分钟时间,是靠骑手。

  平台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去管理骑手,比如庞大的数据库,还有用游戏等级给骑手划分标准,从青铜、白银、黄金到星耀骑手,鼓励骑手多接单,一级一级往上升。骑手也有“自发游戏”。

  骑手找近路节省的时间原本是可以用来休息或者跑更多订单的,但由于系统敏锐的“数据控制”,它能很快根据骑手的轨迹更新路线,最后可能就导致原先的30分钟变成25分钟。平台推着骑手去找捷径,找到了之后,我按你的新捷径来设计标准。

  你会发现技术的进步好像并没有让人生活得更好,科技的便捷是永远赶不上甲方的需求的,当你完成了现在的任务量,永远会有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它在不断地把人陷入内卷的道路当中。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在生产当中投入的时间越多,在流通环节投入时间越少,资本增值就越大。从这个角度讲,平台只能是希望流通过程越短越好,最好是菜刚做出来就能马上送给你,恨不得你在家尝到的跟你在饭店尝到的是一样的体验,你就愿意花很高价钱买它对吧?所以这本质上是符合资本积累的逻辑的,最终的趋向就是他们会越跑越快。

查看余下3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