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反恐同?警惕犹太资本借LGBT运动进行政治颠覆


  今天中文互联网上好不热闹,“517”“反恐同日”“彩虹节”……

  我说点历史和事实。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有效地服务于美国资本的全球化,美国情报机构以民间组织的名义开始大规模对外输出其特定的意识形态,即实现美国自由主义经济学和法学的全球化。

  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从1987年开始、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的“全球性比较xian政研究”,其主要意图就是推动全球范围的西式xian政化进程。

  当时苏联的一些著名法学家兼戈尔巴乔夫智囊团,积极参与了这个进程。

  其中有韦尼阿明·叶夫格尼耶维奇·奇尔金、弗拉基米尔·恩廷、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托波尔宁,等等。

  那一时期,犹太人策动的同性恋攻势已经于西方世界开花结果,早在1970年犹太人布伦达·霍华德就已组织了第一场LGBT游行。

  上述的那一群苏联法学家们,也在推动苏联解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制定了一系列奠定日后俄罗斯法系的自由化法条——包括1993年俄罗斯的所谓“同性恋去罪化”

  从1986年开始,在所谓“民主化”、“公开性”的浪潮中,苏联开始出现各种“非正式组织”,有政治学术的,也有文化的。

  这些组织以各种辩论会、俱乐部、知识分子小组和青年小组等面目出现,其中就包括定期举办性party和集会的同性恋组织。

  到1987年这些团体已蔓延到全苏很多大中城市,当年底发展到3万余个,1989年则增至9万多个。

  其中的文化团体里,同性恋群体的比例不断上升,且带有鲜明的反gong、崇美色彩。

  这些“非正式组织”中有的打着维护所谓本民族利益、本文化团体利益的旗号,谋求脱离苏联;有的崇拜西方民主、主张全盘西化;有的甚至还要求复辟沙皇专制统治等等。

  而打着资产阶级“民主”和“人道主义”旗号的组织尤为活跃,其提倡所谓“恋爱自由”、“性向无罪”,鼓吹西方式的性爱观、婚恋观,公开反对苏共的领导。

  回溯历史而言,苏联的犹太起始不得不提一人:列夫·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原名是列夫·勃朗施坦(Lev Bronstein),是一个富裕的乌克兰犹太人家庭的后代,他的第一任妻子亚历山德拉·索科洛夫斯卡娅就是犹太人,婚礼也是由一名犹太教拉比主持。

  后来的故事很明了,他被共产主义领袖斯大林覆灭,包括斯大林领导的大清洗运动也肃清了诸多苏共党内的犹太分子。

  不过到了80年代,一切都近乎失控,在大批“非正式组织”的操纵下,苏联境内各种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罢课以至民族冲突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