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格大厦晃动看“深圳速度”背后的“质量”

2021-05-26 1826 2
作者: 庚言 来源: 遥望黎明

  5月18日-20日,深圳赛格大厦连续三天出现晃动的事牵动了无数国人的心。

  20日晚,大厦开发商深圳赛格集团终于发布通知,自21日零时暂停所有业主、商户、租户进出,待相关检测工作完成后再有序开放。

  专家现场踏勘和会商研判的结论是“主体结构安全,内部结构坚固”,鉴于该大厦未安装阻尼器,专家初步研判,造成震颤的原因可能是刮风、温度变化以及地铁运行等多种因素耦合。

  目前,最终的调查结论还没有出来,但华中科技大学一篇 20 年前的硕士论文《深圳赛格广场建设项目评析》却已经在网上走红。

  该论文指出,当年作为深圳地标建筑的赛格大厦,建设中存在部分问题。诸如,存在边施工边修改设计,先施工后设计,设计图没做完就开始施工等。该论文同时指出,赛格大厦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楼顶天线震荡,封顶之后发现这个问题,把天线锯掉一截又补上一截。

  对于这篇论文,论文指导老师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子刚教授认为,论文作者金典琦当时是一名在职研究生,专业是工商管理、不是建筑专业,“作者有想法,但不代表科学”,“学生写论文不像在外面发表东西,相比较而言论文会比较宽容一点”。当记者问及张子刚教授是否很早就发现赛格大楼本身存在问题时,张教授的回答是“没有,这个想法我不敢有,也不敢想,金典琦是否有这方面想法我也不好讲”。

  尽管一名工商管理专业的在职研究生的论文未必严谨,未必能给出赛格大厦晃动的原因,但论文指出的赛格大厦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先施工后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设计”,甚至到最后锯掉一截楼顶天线以消除天线震荡的做法,听起来仍然是足够的“惊心动魄”。

  笔者是工科毕业生,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还是有一定认知的。设计是工业的龙头,一件工业品,不管是大型设备、机器还是摩天大楼,前期的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至少结构安全方面是需要经过周密的数据模拟验算,“先施工后设计”这种事想都不敢想。

  如果论文所述为真,即便这个问题跟这次的深圳赛格大厦晃动事件没有直接关系,这个问题也有必要追查,哪怕倒查二十年、三十年!

  1999年落成的赛格大厦始建于1996年动工,施工时曾创造2.7天盖一层楼的纪录,曾被誉为“深圳速度”。

  如果“速度”要以质量为代价,事物就要走向反面了。

  此前,关于黑心开发商为了节约成本,擅自将“钢筋拉细”的新闻屡见于来自多地的报道,甚至涉及某些国内有名的房地产巨头:

  更有一种惊人的说法:

  而正常来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建筑要求寿命一般在80年或以上。所以,片面追求速度和利润的做法,无疑是在谋财害命。

查看余下4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特区建设,从窗口特殊的历史背景角度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如果要是上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整体领头羊地位,这其中的合理性有几何?
0条回复
一句话,结果早晚会大白于天地的。孰是孰非革命群众自有公论。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