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选择“躺平”是谁的耻辱?
虽然我不认为“躺平”是最好的生活方式,但我觉得年轻人选择“躺平”不可耻。
面对房租、房贷、车贷、结婚、养娃的生活压力,面对996、职场内卷的工作压力,一些年轻人选择了“躺平”:不消费、不社交、不结婚、不生娃……
想要一茬儿一茬儿割韭菜?不好意思,有的韭菜选择了停止生长。只要我低欲望、不消费,你就没法儿压榨我。从几年前的“佛性”到最近非常折磨人的“内卷”再到如今出现的“躺平”,现代年轻人的思想一直在变化。
事实上,几年前热议的“三和大神”已经生动的展示了“躺平”的生活:干一天玩三天,喝两块钱的大桶水,吃一碗四块钱的面,买一支五毛钱的烟。用极低的物质来满足生存需要,其他时间都是自己的。
现在重新在网络上流行起来的“躺平学”大抵也是如此,也是一种对抗资本社会的消极方式罢了。
是这些从农村出来打工的年轻人不能吃苦吗?他们真的那么心甘情愿的选择这种生活吗?不是的,只是因为他们受不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停受损,早八晚八、996、偏头痛、颈椎病和疯狂的内卷,他们在所在的城市买不起房、结不起婚、生不起娃……
所以,“躺平”与其说是一种对资本社会主动的消极反抗,更准确的说法是,这是严重“内卷”下不得不选择的必然结果。
我有一个程序员朋友,就在这种“内卷”当中几乎要失去生活的希望。
他和许许多多普通的程序员一样,没有进入有名的大厂,在一个小公司里。最近,他们和另一个公司一起做一个著名品牌的外包服务。两个公司做同一个品牌的外包就意味着内卷的开始,接到这个项目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双休日。最近,项目经理更是直接提出了要向隔壁公司看齐,达到平均每天九个工时。
劳动法早就白纸黑字的清楚地写着“八小时工作制”,但在这个社会里,明目张胆违反法律的行为司空见惯。除此之外,他还备受农村老家催婚的烦恼。想要在这个城市成家立业,至少要有一套房子吧?看看房价和自己的工资卡余额,谁又不是叹一口气呢?
这样的打工人,还有很多。
年轻人是肯吃苦的,也是能吃苦的,但吃苦之后又得到了什么呢?就算天天加班,工资有涨过吗?就算对公司尽心竭力,领导会听一句你的意见吗?就算拿到了一两万的月收入,看着均价七八万一平的房子还真的有希望吗?
在看不到希望的时候,韭菜们没有更多的抱怨和主动的抗争,只是选择了放弃和躺平,这已经算是一种最和谐的方式。
尽管打工人已经如此卑微,骂“躺平”的声音却越来越多:
年轻人选择“躺平”真的可耻吗?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