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不愿生育”的真相

2021-06-03 11348 10
作者: 温伯陵 来源: 温伯陵的烟火人间

  1

  众所周知,人们愿不愿意生孩子,是由生产力决定的。以工业革命为分界线,这点表现的非常明显。

  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人们愿意生孩子,而且把“结婚生子”当作人生最大的任务之一。

  毕竟生产力落后嘛。

  比如大禹治水用了13年,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握着规矩,走遍大半个中国,才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最后治水成功,大禹累的小腿上都没肉,腿毛也磨光了

  在那个年代,大禹是国家最大的领导之一,工作环境都如此恶劣,可想而知普通人的生活有多惨。基本上是“茅屋杂食皮草”三件套,能活一天算一天,生活质量就别想了。

  至于防疫和医疗更是没有的事,如果不幸感染病毒,只能用免疫力硬刚,能活下来是命大,死了也就算了。

  反正周围的人都一样,大家对生命的阈值很低,便没什么可悲伤的。

  这种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从“三皇五帝”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前夕,虽然各种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始终处于积累阶段,并没有跨越式的发展,对人的寿命帮助不大。

  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人均寿命都只有35岁。

  活下去是农业社会最大的追求。

  为了对冲高死亡率的风险,人们唯一能做的便是提高出生率。也就是尽量多生孩子,哪怕有几个孩子夭折,还有剩下的孩子做备份,不至于家庭失去劳动力,进一步导致家庭收入减少,甚至被人欺辱。

  古代人信奉“多子多福”,本质是对于投资和回报的期望

  既然生孩子是投资,那夫妻需要付出什么?

  其实也不需要什么成本,无非是做饭的时候多放一把米,吃饭的时候多一副筷子,教育则是量力而行。

  毕竟生孩子的初衷不是培养成才,而是给家庭增加劳动力,并且做为领取养老金的人型ATM机。

  这就叫不忘初心。

  那些孩子稍微有行动能力的时候,就要参与家庭的劳动,比如5岁要打扫卫生和拔猪草、8岁得放牛放羊,长到12岁就要去种田了。

  还想赖在家里玩乐高?门都没有。

  所以在农业时代生孩子是成本极低、收益极大的投资行为,甚至是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凡生育能力健全的人,都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玩命生孩子。

  生一个回本,生两个就是赚到,多多益善。

  而人们自发的生育行为,也得到了国家的保护。

  《史记·魏公子列传》里说了一个故事。

  公元前257年,秦国在长平歼灭赵国的40万大军后,发兵包围邯郸城。赵国平原君的夫人,正好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姐。于是平原君给信陵君写信,求他带兵攻击秦军,解救邯郸之围。

  当时魏国已经出兵了,只是将军晋鄙驻扎在战场以外,坐山观虎斗,根本不愿意直接和秦国交锋。

查看余下7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