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台湾网军以“控评”手段操控舆论之风险

2021-06-13 4229 1
作者: Q大 nylb 来源: 红色文化网

  一、“控评”的定义及其由来

  “控评”,就是通过非正常手段操控评论,以呈现操控者图谋的热度指向。

  早期的“控评”多是娱乐圈行为,用以控制明星新闻的评论倾向。“控评”行为蔓延到时政领域后,便成为有组织制造虚假舆论倾向的意识形态斗争工具。

  普通网民在网上浏览时,除了主题内容(如新闻正文、视频、微博等),评论区也是重要的浏览项目,其设计定位为“阅读者对于主题内容的反馈”。读者在阅读前可以借助评论区“评论数”来预判话题的受关注程度,也会在阅读正文后去评论区观察了解大众对于该话题的态度或直接参与该话题的讨论。

  实际上,不光媒体、网络意见领袖的观点会影响大众,各种网络新媒体(微博、贴吧、豆瓣、论坛、微信公众号等)评论区呈现的内容和热度指向,也能在几乎同等程度上影响大众。评论区的呈现,会给新的阅读者营造“人群中持各种观点的人是以何种比例分布”的观感,而这种呈现的观感,反过来又会影响更多人群的观点。

  于是,就有人会想钻空子在互联网中尝试人为“构建”对其自身观点和立场有利的传播环境。而由此发展产生的,就是以“控评”为代表的一整套基于“数据作弊”(“数据作弊”是大数据治理领域的概念,本文不做展开)手法,在网络空间人为虚构群体观点的系统性操纵舆论行为。

  近年来,以2016年特朗普上台及蔡英文2020年连任过程中的操控舆论行为为代表,利用互联网“控评”手段营造和扩大政治影响力,出现了新变化新趋势。

  也正因此,近年来发生在简体中文互联网环境中的众多案例,则不得不令人担心台湾“1450”网军已经深度介入大陆舆论的政治风险。

  二、“控评”原理及主要手法

  各大互联网平台的用户行为显示:绝大多数网民只会阅读评论区排序前5位的内容,各互联网平台对评论区内容的排序规则,多是根据“发布时间”“点赞数”“再评论数”“最近一段时间新增点赞数”等多个因素制定,最终由机器算法完成自动排序,而非简单的时间排序或点赞数排序。

  一旦吃透这些机器规则,通过干扰评论区的言论排序,就可以人为虚构“大多数人是这么看待XXX事件的”“大多数人是支持XXX观点”的假象,并借助人群时常发生的“从众心态”,悄无声息地诱导更多的受众接受虚假的“事实真相",进而掌控舆论导向。

  以微博为例,一条登上热搜榜的主题(如某个热点社会事件),一般的“点赞数”为数万至数十万,“评论”及“转发数”通常为数千到数万条。那么从逻辑上就很容易得出如下判断:对特定网络话题进行人为操控只需要能组织起数千人的规模就可以实现。通过下文关于“控评”组织方式的叙述可以看出,实际上“控评”所需的组织人数比这个规模还要小很多。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