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必须厘清的“三个根本不同”

2021-07-01 8146 0
作者: 佘富勤 来源: 红歌会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教育活动,各种专题学习、宣讲活动有序开展,各方专家、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撰写文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我以为,轰轰烈烈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最需要厘清的就是三个“根本不同”:即毛主席和蒋介石的“根本不同”,共产党和国民党的“根本不同”,新中国和旧中国的“根本不同”。只有厘清了这三个“根本不同”,才能真正理解在风云激荡的决定中国国家和人民命运前途的一百多年里决战过程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一、毛主席和蒋介石的“根本不同”

  记得西方一位哲人讲过“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何况毛主席和蒋介石这两位决定中国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大人物。从出身来讲,用一个现在比较流行的词那就毛主席和蒋介石都属于草根家庭,毛主席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蒋介石出生在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从阶级成分讲都属于富农家庭以上,否则贫下中农供不起自己的孩子去大城市去读书;从学历来讲,毛主席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蒋介石据说最自豪的是他高小毕业后以浙江省第九名的成绩考入了保定军官学校,后来又到东洋日本读了陆军士官学校,蒋介石尽管是“洋文凭”,但毛主席与蒋介石的学历应该都属于中等教育。毛主席当然是当之无愧的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伟人,按民间传统的说法,毛主席当然是当之无愧的“真龙天子”,民间最流行的莫过于“8341”部队番号的传说,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心所向。而关于蒋介石也流传着一个马一浮先生为其相面的一个说法。据说在抗战期间蒋介石为了标榜“礼贤下士”,抽时间在重庆专门接见了一些知名人士,其中有一位叫通晓“相术”马一浮的先生,在接受完蒋介石召见后,对蒋介石的“面相”做出了一个结论,他说蒋先生“此人英武过人,而气宇偏狭,乏博大之象;举止庄重,杂有矫揉;乃偏霸之才,偏安有余,中兴不足。方之古人,属刘裕、陈霸先一流人物。”嗣后马一浮在给友人信中说:“在渝留止浃旬,所见之人不为少,据理观察,终觉前路茫茫,少有希望。一派虚伪苟且之习,毫无忧勤惕励之意,处此偏而不安之局,岂不怠哉岌岌乎!”马一浮先生对蒋介石的这个评价应该说得到了后来历史事实的证明,但蒋介石能从溪口镇走出,在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能够在夺取继承人地位中最终胜出,通过黄埔系控制了军队,打败了北洋军阀政府,在1927年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政府,形式上完成了中国的统一,也以中国战区统帅的身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蒋介石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据说周总理在遵义会议前劝博古让位时向博古讲“蒋介石这个人我在黄埔军校期间和他共过事,他文武双全,你我都不是他的对手,只有老毛能斗的过他”。蒋介石被毛主席打败,应该是历史的必然,毛主席之所以以能够战胜蒋介石,最根本的原因也就是毛主席和蒋介石的“根本不同”,那就是毛主席和蒋介石政治信仰和阶级立场不同。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