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为中心的暑假托管来了,这下家长们可以放心996了
来了来了,昨天北京市教委发文,要求各区教委组织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的托管服务。
初衷当然是好的,一是能够低成本地解决双职工家庭暑假无人看孩子的困难,二是通过替代性的工作直接减少孩子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
从通知上来看,牵头的是教委,实际执行的是学校,区域为街道,内容主要是图书和体育活动等,不能搞科学培训和集体授课。此外,原则为公益、志愿,可适当收费。
以前不是没有过暑期托管。
不过,此前的暑期托管的主体,要么是培训机构通过商业的形式,要么是社区通过公益项目的形式,提供的是服务。以学校为主体,并由主管部门下达要求,这大概是第一次。
当然,也不只是北京,全国许多地方都下发了类似的通知。
说到底,暑期托管这事,如果要常态化运行下去,自然得有钱,有人。
没钱、没人的前提下,自然会将压力转移到教师身上。
也难怪,首当其冲的教师群体炸锅了。
可能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小学教师有近三个月的带薪假期,还有编制,算是铁饭碗,暑假还在嘛,只是增加两周的上班时间,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现在的老师,每天七点多上班,下午五点半左右下班,如果有延时托管服务的,还晚至七点左右;而现在的环境和二十年前又大为不同,孩子课间不能到操场打闹,吃饭午休都得有老师看着;这还不算晚上有些时候还得加班备课、改作业、学习或与家长沟通(毕竟大多家长晚上才有时间)。
中学老师更不用说了,晚自习+单休,更加的忙。
可以说,只要是认真负责的老师,在当下的环境中,一定是高负荷地工作的。
而好不容易有的假期,其实是给老师一个身心调整的时机,也是学习提高的机会。因此现在的假期,也会给老师布置写教案写论文、参加培训或线上学习等任务。
这相当于用休息+学习,换来更好的精神状态及教学水平,在新的一个学期更好地面对孩子。
中小学教师,因为孩子的心智不成熟,有着其特殊的使命。
因此,这些年虽然事业单位去编制化的进程在加快,高校教师搞了非升即走的“优胜劣汰”,有些地方的公立医院直接缩减或取消编制,前些年某些地方财政有困难的时候,首先受影响的也是医院,但中小学的编制一直未动。个中缘由不难理解,给教师群体一个稳定、安心的环境,以利于孩子的成长。
而《教师法》也明确规定了在编教师享受寒暑假带薪假的福利。
今天,是要拿出两周的时间来进行托管,难保明天不是整个寒暑假都给取消了。
毕竟,只是12-14天的托管,依然无法解决双职工家庭孩子没人带的问题。假期有一个半月至两个月呢,剩下的时间又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