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上市是经济殖民的重要推手!略评滴滴、满帮遭审查
7月2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滴滴出行”启动网络安全审查。次日还在疯狂删帖、辟谣、发律师函的滴滴,4日晚又收到了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的通知。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继续发布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
从“滴滴出行”到“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他们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同为互联网资本新贵,背后都有境内外跨国资本巨头注资的背景,而另一个更为显著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已在近期低调赴美上市:
6月30日晚,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运满满”与“货车帮”于2017年合并为满帮集团,6月22日,满帮集团在纽交所成功上市;而BOSS直聘则是于6月11日先行登陆美股。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对这几家公司启动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都很简短,但开头都写到了一句话:“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
尽管滴滴副总裁@liminx紧急出面“辟谣”、声称“起诉维权”:
但公告开头的那句话绝非无的放矢。app非法采集用户信息这在中国早已是尽人皆知的事,而这几家上市的企业涉及的不仅仅是搜集个人用户信息的“公共利益”,还有“国家数据安全风险”和“国家安全”。
针对6月份赴美上市的这三家互联网新贵的网络安全审查可以说是“迟到的审查”,是中美关系紧张的“大局”逼出来的,而类似的“审查”其实早就该有了。
根据证监会统计,截至 2016年底,共有279家境内公司到境外首发上市。2017年起,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热度更是逐渐上涨,2017年23家、2018年37家、2019年因为贸易战降至32家,2020年34家,而仅2021年上半年,赴美上市企业数量就达到了35家。
境内企业赴美上市,比从跨国资本融资更进了一步,这意味着从股东数量来讲这些所谓的“境内”互联网企业的大多数股东是美国人。按照美国证券法的要求,“我要对美国股民负责”,既然是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无论是来自哪个国家的公司,都应该遵守美国的法律法规办事,都应该受到美国监管部门的监管,按照美国监管部门的要求向美方公开相关企业信息,自然也就可能包括各大互联网企业的app搜集的中国公民信息以及其他涉及“公共安全”的信息。
仅以滴滴为例,滴滴此次赴美IPO募资的说明提到,约30%的募资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自动驾驶将成为滴滴未来的一项重要业务,去年6月,滴滴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并邀请央视主持人朱广权直播演示“自动驾驶网约车”;今年4月,滴滴自动驾驶发布自动驾驶连续5小时无接管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