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再思考:蒋介石集团是如何造成这一最大国耻的
今天是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卢沟桥事变”84周年国耻日,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纪念日。不忘国耻、惩叛除奸、以史为鉴、振兴中华,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也是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共同心愿!
八年前的今天,笔者写过一篇文章《“七七卢沟桥事变”76周年国耻日的沉思》,有些网友不能理解,认为“七七事变”中国打响了抗日的第一枪,因此不应该叫国耻日,理应是中国人民全面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开始,是抗日战争纪念日才符合历史的真实意义,绝不可以“国耻而名”。但笔者认为,打响抗日的第一枪的不是“七七卢沟桥事变”,而是“九一八”事变当天违抗蒋介石不抵抗命令的部分东北军将士和警察。如果把“七七事变”称为中国全民抗日纪念日才符合历史事实,因为日寇侵占中国东三省六年后,中华民国蒋委员长因“西安事变”被迫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各爱国党派团体的号召,建立起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由“攘外必先安内”转变为全民抗战,成为了抗日战争的一个分水岭,应该纪念。但是,“七七事变”同时又是日寇全面侵华的开始,它带来的是历时八年的大半个中国沦陷,3500万同胞在自己国土上惨遭日寇屠杀,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来最大的国家灾难,是国耻日。
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2017年1号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决定从2017年春季教材开始在全国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要求把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确定为九一八事变,用“十四年抗战”取代过去“八年抗战”的概念,并对相应内容进行调整。教育部这一决定是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关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大正确决策,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寇入侵的历史功绩,很有必要。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整个抗战分为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时期,历时14年。只有这样划分才是对整个抗日战争全貌的恢复和还原,因为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屈从于利益集团的鼓惑和迷信外国势力的主持“公道”,推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卖国政策,最终导致了“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而广大的中国爱国军民并没有完全服从国民党当局不抵抗命令,而是在东北等地区英勇地抗击日寇,所以称为6年“局部抗战”,并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