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台湾是全中国推行国语最成功的方言地区?

2021-09-01 3747 0
作者: 郑鸿生 来源: 文化纵横公众号

  寻回失去的论述能力

  ——台湾人的国语经验

  20世纪上半叶,国语运动与白话文运动强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语言现代化的进程,而彼时台湾已被割让给日本,并未参与这一进程。这一段历史构成了今天台湾语言问题的一个大背景,而它又直接影响到今日台湾的社会形态与身份认同问题。本文以笔者自身的经历为线索,分析台湾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政策以及台湾人在各个时期的国语经验变迁。

  ▍母语能力退化的“乙未世代”

  1963年,台湾有个“周鸿庆事件”。那年10月7日,一位中国大陆到日本的访问团成员周鸿庆,走进了东京的苏联大使馆。苏联大使馆将其交给日本政府处理,而日本政府最后在年底将他遣返中国大陆。在这期间却传出周鸿庆原先是要去台湾驻日本“大使馆”,因不知所在才找到苏联使馆。因此台湾当局强烈抗议日本政府把他交还给大陆,并召回了驻日公使以示不满。

  当时初中一年级的我也时常读报关心时事。一日我在餐桌上对“周鸿庆事件”中日本政府的行径大肆抨击起来。父亲原先如往常并不多言,后来听我说多了,忍不住讲了几句,说日本政府有其应遵守的国际规则,有其为难之处。这下更令我义愤填膺,我争辩的声音更大了。我的政治早熟带来的那个激愤的小心灵,并不完全针对日本政府,也有着一个成长中的男孩对父亲公然挑战的成分。而在我一番渐次升高的言辞挑战下,父亲除了嗫嚅而出的那么几句外,竟然还是无言。

  然而我并没因为父亲的近乎无言而有丝毫的胜利感,反而觉得挫折。如今想来,在周鸿庆事件这个议题上,相对于我能将闽南语与国语并用,还不断引用报纸上的成语修辞,父亲却只能说清楚他较为熟练的日语。他那一代人既说不好国语,也说不好闽南语,日语才是他们的论述语言,闽南母语只能用在日常生活上。然而我听不懂日语,于是他只能沉默以对了。由于母语论述能力的不足导致父亲在我面前的失语,这件事让我铭刻于心。类似的经历在往后的岁月也一再发生。

  这种母语能力的退化首先发生在我的父辈,也就是日本占领台湾之后,于20世纪初至30年代出生的“乙未新生代”。这一代台湾人,即使是对文字较为敏感的文学家,也不能免于母语能力退化的问题。作为台湾日据时期所培养的一代知识精英,虽然在日常口语与业务交流上讲闽南语没问题,却是丧失用闽南语进行思辨和论述能力的第一代人。在他们家里的书架上是难得有汉文传统经典的,甚至连一本最通俗的《唐诗三百首》都没有,更不曾从蒙书《幼学琼林》中学到基本的历史与地理知识。这就是1963年在家里晚餐桌上,父子两代人言语交锋不成的原因。

查看余下88%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