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纪念辛亥革命,越觉得毛主席伟大!
“公开号召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辛亥革命以后,谁要再想做皇帝,就做不成了。所以我们说它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关于这一点,孙中山有过自我批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上曾经说,当时向袁世凯妥协是不对的。”
——(引自毛泽东文集 一九五四年九月十四日 )
“辛亥革命就走了回头路,革掉了皇帝,又来了皇帝,来了军阀,有问题才革命,革了命又出问题。”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一月)
明天(10月10日)就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关于这场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帝制的民主革命,我们需要认真的思考和反思。
腐败、没有信仰的晚清政府是辛亥革命的土壤
怎么避免成为晚清政府,怎么避免成为李鸿章,怎么避免“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丑恶在中华大地上重演,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
《辛丑条约》带给中国的损失和屈辱,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在条约谈判过程中,列强感到无论是单独一国还是多国都无力统治中国,便放弃了惩罚慈禧太后的设想,扶植慈禧太后继续统治中国。
1901年2月,清廷在批准奕劻、李鸿章报送的,由列强提出的《议和大纲》时,感激涕零。
慈禧借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说:“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为了感激列强不杀之恩,上谕特别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句话,是以朝廷的名义,以“一切委曲难言”的心态,向“尔天下臣民”“明喻”的。这是以国家的物力、财力求好于侵略者的表示。说朝廷卖国,莫过于此了。
当年年轻的邹容就是在看到了这个无耻地提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上谕”之后,于1903年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革命军》,大声疾呼地号召革命;青年革命家陈天华也是在这时候写下了著名的《警世钟》、《猛回头》的通俗宣传品。陈天华认为,清政府已经成了“洋人的朝廷”,这个朝廷,只不过替洋人做了个“守土官长”。这样的朝廷,还有存在的资格吗?
纪念辛亥革命不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能行吗?
纪念辛亥革命,不能不讲分寸,不能超越历史本身的高度无限去拔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评价,不是为了歌功颂德,而是为了找出经验,以标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