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青少年自杀,请先纠正拼多多996的劳动仲裁
近日,上海长宁区针对部分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涉嫌“教唆自杀”的事件引起了学生家长的愤怒。19日,上海长宁区教育局回应称已要求停止调查问卷工作,并向家长致歉。
这份问卷共有120余道题,其中58-94题与自杀相关,家长认为问题具有诱导性和暗示性,多处涉及“如何做自杀准备”,“连自杀工具都出来了”。
细心的家长很快发现,这些关于“自杀”的问题很多实际上是直接搬运自“beck自杀意向量表”:
“beck自杀意向量表”是认知疗法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阿伦·特姆金·贝克,根据临床经验和理论研究于1979年编制的用来量化和评估自杀意念的问卷。
随着自杀现象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最初编译并修订了“beck自杀意向量表”,并正式引入中国,其后全国多个地方曾针对成年人及大学生开展过此类调查。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成立于2002年,据说是为了建立“高自杀率下的‘劝生系统’”。
上海长宁区把“beck自杀意向量表”用于未成年人甚至是小学生,至少在公开的报道中还是首次。某心理学家评论称,“青少年抑郁症筛查量表应区别于成人”;有网友猜测可能是官僚主义的任务摊派促使开展调查的工作人员“偷懒”直接搬运了不适宜未成年人的“beck自杀意向量表”。
针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干预在目前似乎显得比较紧迫:
今年10月,上海杨浦的一名女生在网上留言要自杀,多名异地网友报警,民警到场时女生已吞下大量安眠药,幸运的是因为民警即使出现,女孩经紧急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
今年8月,上海南汇一名14岁初二少女跳楼自杀身亡。自杀前用学校的作文纸写了整整三页的遗书,从内容上看,造成女孩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带来的压力。
2019年,上海浦东新区发生了一起17岁高中男生跳桥自杀的事件。而这些事件还只是被媒体报道出来的个例,很多自杀事件都是悄无声息的。
上海作为“开放”前沿,首先学习美国“先进”的城市管理经验和“先进”心理学做法并不奇怪。
不过,自杀现象从本质上来讲,根本就不是单纯的心理健康或者心理学问题。即便在推出“beck自杀意向量表”,被中国的心理学界奉为学习榜样的美国,自杀率也在不断攀升。这里笔者并不打算去讲包括心理学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西化”的问题,“西化”的问题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化”。让美国的资产阶级学者去解决自杀这样的资本主义内生性问题,完全是不可能的。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