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罪自杀”,“罪”从何定?

2021-10-19 8456 10
作者: 吴法天 来源: 天下说法

  今天晚上看到最近轰动全国的福建莆田案的最新报道,10月18日15时许,在公安、武警围捕下,犯罪嫌疑人欧某中于平海镇上林村附近一山洞拒捕并畏罪自杀,经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畏罪自杀”,这是官方的通报。案件算是尘埃落定,告一段落。  

1.jpg

  回顾全案过程,10月10日13时51分,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上林村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造成二死三伤。经侦查,平海镇上林村村民欧某中有重大作案嫌疑。10月13日,平海镇政府发布悬赏通告,对提供有价值线索者将奖励,原文表述是:“发现线索奖励2万,发现尸体奖励5万”。这也引发了网上的争议,包括发布悬赏通告的主体为什么是镇政府,以及为何尸体价格比线索高。镇政府当时的回应是“绝不存在鼓励或者怂恿不好行为”。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规定: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实践中,刑事案件通常都是由公安机关发布悬赏通告,而此次案件的悬赏通告由镇政府发布。加上前期媒体报道中,有反映当地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情节,也难怪网友会有所疑虑:发现尸体比发现活人值钱,是不是在变相地鼓励“不要活口”?  

2.jpg

  我不赞成阴谋论的解读,宁可认为是镇政府的某位工作人员好心办了坏事,没注意措辞,所以后来一删了之。就算个别领导再坏,也不至于这么明目张胆地买凶杀人,写悬赏通告的只是蠢。细究起来,提供线索容易,发现尸体难度大一些,但生擒的难度更大,应该给“抓活的”更高的报酬,可这样会置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于危险之中,也不妥。要我说,镇政府根本没有权力发布刑事案件的《悬赏通告》,主体只能是公安机关。

  这份地方政府的悬赏通告,其实真实地反应出了基层的社会治理水准。在如此重大的社会影响下,这种公文的写作,肯定应该是慎之又慎,怎么会闹出次生舆情?尽管网上有那么多人给当地政府各种洗地,说政府没有问题,我还是愿意相信,欧某中在这种基层行政环境之中,五年诉求没有解决,最后发生这种恶性案件,绝非偶然。这也是为什么案发后,当地政府高调宣称要追究基层不作为的原因。不要太高估了官僚的道德水平。  

3.jpg

  现在,欧某中果然死了,是“畏罪自杀”。蓝底白字的通告是这样写的。他没有选择在作案后立即自杀,而是躲藏了一个多星期后自杀的,那他到底有没有旺盛的求生欲呢?“畏罪自杀”并不是一个法律术语,法律术语只有“犯罪嫌疑人死亡”。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也就是说,人死了就不需要刑事追诉了,不存在判刑的问题。

查看余下3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