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砍价,砍不掉老百姓的痛
近日,一段灵魂砍价的视频走红网络,一轮轮砍价,惊心动魄,吃瓜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想一想自己去药店和医院,可能大家的感觉就不一样,给孩子交的医保费每年总要涨个几十块,治个感冒不能用医保缴费,一场下来上千元,得了癌症,不说倾家荡产,基本一家积蓄全无。所以,灵魂砍价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到底能不能解决老百姓的痛呢?
灵魂砍价,实际上医保控费的措施
灵魂砍价,指的是国家医保局派出代表与中标药企谈判集中采购价格,医保局往往以中国药品市场大为理由在谈判中占据优势,所以每次砍价的幅度还是比较大,对半砍一刀都不算什么,有的都能砍掉90%,这不禁让人想起之前药企是多么地暴利。但是,这种砍价砍掉的是药企虚高的药价,保障的是医保账户的可持续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绝大部分患者支付的费用在减少。
医改专家北大教授李玲说,取消药品加成后,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是在提高的,既超过CPI涨幅,也超过GDP涨幅。因为有些药是不纳入医保的,实际上患者真实付出的成本是大幅上升的。她曾观察到一个“怪现象”——集采使得支架价格大幅下行,但集采支架的用量却下降了,取而代之的是费用更高的可降解支架或球囊。
所以,医保控费才是政府最关心的。一到年底,医生经常赶患者出院,说明年再来,年底不能报销,甚至出现了医生叫患者家属自己去买手术刀的咄咄怪事。这个时候也常常是医患纠纷的高发期。
怎么能砍掉老百姓的痛?
灵魂砍价的局限性到底在哪里呢?就是背后整个医疗制度配套的问题。我们的医疗行政部门,原来叫卫生部,现在叫卫健委,而不是医疗部、治病部,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医疗的目的是叫人不生病,少生病。医院很忙,越大的医院越忙,本来就是不正常的现象,80年代之前的大医院干净整洁,根本没这么多的病人。那么,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呢?这就是我们预防的缺失。饮食不节,工作导致的精神压力大,熬夜,年轻人把可乐当水喝,美其名曰快乐水,这焉能不生病?
这次医保砍价的对象是治疗罕见病的药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罕见病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的疾病。国内罕见病人数多达2000多万,罕见病并不罕见,前不久,一则“SMA(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花70万打一针药”的消息在微博上不胫而走,有对药企天价药的讨伐,有对国家医保体系覆盖低的不满,讨论得多了,大家才发现这是医保资金“能力有限”。最终结论还是要大家多赚钱。 一方面,SMA患者一针要花70万;而另一方面,只有不到5%的罕见病有特效药可治。这类患者少、研发产出低的罕见病治疗药物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叫孤儿药。这次集采谈判引人注目地就是把70万一针的特效药纳入医保,受益人群大约数百人。但很多集采之后的药品患者是买不到的,在医院也难开到,患者还是要患高价买。比如治疗糖尿病的拜糖苹,集采价五元根本是买不到的,只能在网上高价买,价格在30元左右。因为药企是要逐利的,他们肯定不是菩萨,动了这么大的蛋糕,肯定要想办法赚回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