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中美关系中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中美安克雷奇会晤前脚,后脚马上中俄桂林洽谈,这说明了什么?
我相信外交部发言人说的,这不是刻意安排而是早就计划,不针对任何特定第三方;但我又相信其中存在某种“刻意”,那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中俄关系就是明修栈道,中俄关系热络一波一波来、高潮迭出,不必怀疑其中存在某些“作秀”成份,是要做给特定第三方看的,中美关系就是暗渡陈仓,中美关系在各方面具有实质性意义,既需要象征性宣示,更需要实质性维护。如果特朗普时代遭受破坏,那么拜登时代重在维护。
怎样理解?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看作一种地缘战略模式,不是一天形成,他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始,到本世纪第二个十年逐渐浮出水面、定型,并且他主要站在中国人立场看待这件事。当时中美关系度过八十年代的热恋期,八十年代末国内发生政治动荡,美国率领西方集团制裁中国,由此中美中西关系进入政冷经热,而与此对照,中俄关系却开始了政热经冷,中美、中俄关系的这种大格局延续至今,没有大的改变过。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经济技术、政治和军事。先就中美关系看:
中国领导和精英集团已抱定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念,要走与西方国家平视平等的发展之路,然而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是先走经济技术之路,这就无可选择的必须与美日西方合作,完全靠自力更生,崛起之路将会漫长而叵测。这与美国想法当然一拍即合,普京说“没有俄罗斯,还要世界干嘛?”,然而“没有中国,还要东方干嘛?”;美国当然明白这个逻辑,但是他的策略是通过经济技术合作,将中国纳入他的资本主义发展体系,特别是维护美元独霸地位,任何损害这个地位可能的出现,美国就会打压和破坏这种合作,特朗普时代的做法就这样。应该说中美经济技术关系中,中国是处于被动的,无论特朗普时代还是前特朗普时代,或者今天执政的拜登集团,他们只是做法的微调,维护这个体系的根本宗旨不会变,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念将不得不隐忍,小不忍则乱大谋,没有“韬光养晦”的韬光养晦。
军事上中国本根不可能与美全面对抗,美国是全球存在,全球战略,他在欧洲、中东、伊朗、阿富汗、地中海、黑海、北极、非洲、西太平洋、东亚等全面投射战略力量、秀肌肉,中国根本不可能与之争锋,只能在自己家门口维护自己最基本的安全,因此就不得不与美国进行某种形式的战略合作,至少不会作出妨碍其全球战略的举动。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已经触动美国的战略利益,然而这应视作中国在这与美交易,并非真的触动美国的全球战略,甚至中国在自己家门口一直对朝鲜的施压,也可视作这种交易,并非真正触动美国全球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