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育为什么这么难?
这段时间看资料,有两个点让我震撼:
一个点是,作为世界发达国家的日韩生育率与人口出生率持续下跌,并且在2021年人口都是负增长。
东亚日韩(包括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创历史新低,这个并不是新鲜事。但是对比另一个点,就足以让人深思。
另一个点是,因纽特人在北极圈周围生活了几千年。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让人心酸、感叹、尊敬与深思。
把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就会发现一个非常震撼的现实:世界财富中心之一的东亚,人们婚恋与生育的欲望持续走低;生存环境极为原始恶劣的北极,因纽特人却玩命地延续族群。
为了把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说清楚,老铁们需要了解一下因纽特人面临的困境。
01 残酷的困局
因纽特人非常有特色,但并不为人们熟知。
第一个特色,老亚洲人。
所谓的老亚洲人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指的是早期离开非洲、并抵达亚洲落户的那批人(这种说法在学界有争议)。
很多不了解因纽特人的老铁,会以为生活在格陵兰、加拿大等地的他们是白种人;其实他们是有着黑头发的黄种人,和当今东亚人有类似之处。但同时因为他们常年在北极圈极寒地带生活,导致身高较矮、且皮肤下的脂肪层较厚。
老铁们可能纳闷,作为老亚洲人的因纽特人怎么会跑那么远?
经研究分析,因纽特人是在第四纪冰期末期,渡过结冰的白令海峡而抵达北美;他们在那里遭遇到印第安人(先于因纽特人从亚洲经过白令海峡迁移到美洲)的追杀而被迫退守北极圈极寒地带,并在那里依靠原始的渔猎手段奇迹般生存下来。
因纽特人的第二特色,便是很古老。
当今世界的每一个民族,都喜欢追溯自己古老的历史传承。因纽特人的历史传承比绝大部分民族都古老纯粹得多,他们更像是历史长河中的化石。
当欧亚大陆上其他民族建立属于自己的文明时,因纽特人在北极圈极寒地带依靠原始的渔猎手段生存。
当欧亚大陆的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激烈碰撞,因纽特人还是靠原始的渔猎手段生存。
当工业文明周期来临,欧亚大陆再次洗牌,因纽特人的生存手段依然没变。
那么在北极依靠原始渔猎手段生存的因纽特人究竟有多难?
所谓原始的渔猎生活意味着:
1、居无定所,煮饭靠石锅,生火还要钻木取火。为适应北极的严寒,他们的皮肤下面已经进化出一层厚厚的脂肪。
2、北极极寒地带,基本吃不到蔬菜和水果,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挑战。
3、由于渔猎者并不是随时随地有机会取火,他们很多时候只能吃生肉,包括但不限于鱼类、海豹、海象,甚至北极熊;石锅煮的海鸥肉都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