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历史决议视角下的国资保卫战——政治经济学回顾与思考
保卫公有制主体,是改革开放以来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是毛邓习思想理论的共同点和基础。从突发社会事件的角度,如果说2009年通钢事件是通钢工人阶级为了自己的地位而拼死一搏,是捍卫国企国资产生影响的第一次保卫战,司马南、张捷等对联想的揭露引发的海啸,就打响了民间捍卫国资的第二次狙击。不同于前次,这次卷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引起了国家部门的高度重视,代表着各种不同职业的最广大的劳动工薪阶级。人们对政治经济学、政治、法律、政策、舆论的反思从未如此聚焦于联想。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领导全党维护公有制主体所取得的重要进步。而司马南曾遭受过的人身、家庭威胁,张捷的被解聘,表明两大阵营的对垒存在矛盾激化的可能性;新华社携十余家主流媒体为联想站台与匆忙删帖,也在挑战或拷问着从经济领域到法治、国资政策、新闻宣传等上层建筑的阶级性。新的一年,联想带来的故事犹如连续剧,人们需要了解深层次的本质东西,这就需要理论剖析。因为教员说:
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毛选》第一卷,286)
追溯联想产权,恰逢党做出第三次历史决议。审视联想,需要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新历史决议提出,文革后,“党深刻认识到,只有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唯一出路,否则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在这样的认识下,“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自第二次历史决议批评了毛泽东同志晚年错误以后,邓小平同志着眼于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在84年10月,85年3、8、9、10月,86年12月,92年,多次强调了公有制主体。1985年9月10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访客时宣告,“我们搞的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我们遵循两条最重要的原则,第一,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第二,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一个月后,10月23日,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一个空前的论断,“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依据依然是“两条最重要的原则”(均见同日《邓小平年谱》)。
以上是邓小平同志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回答,即公有制主体,共同富裕,市场经济。在同一场合,邓小平借向美国资本家介绍情况指出,“我们一直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并没有解决好。”总之,四项基本原则的重中之重是发展生产力,由此,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