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乌克兰局势的几点研判:最新战况与分析
一、国内关于俄乌战争的两极化认识
乌克兰战争是自媒体时代的第一场战争,自开战起就产生了以往战争所不具备的强大信息流,最近几天,微博和微信所有热点话题几乎都是关于乌克兰冲突的。
有心人可以发现,这些自媒体或通讯工具中传播的最新战报之类的信息,多数是未经核实的假消息。很多学者都认为俄乌战争开创了战争的新形态,自媒体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交战双方都不断制造符合人们胃口的虚假信息,利用传播效率极高的自媒体投喂给受众,左右大众情绪,进而影响各国政府的外交决策。
受这些充斥于自媒体的假消息的影响,国内对乌克兰战争局势的理解呈现出两极分化(或撕裂)的状态,一些人把俄军想象的太不堪,一些人把乌军想象的太不堪。人们夹杂着自己的情绪、价值判断及虚虚实实的消息,构建乌克兰战场上的画面,其实,这两种认识与事实真相出入都很大。
乌克兰局势到底如何,未来朝着什么方向演进?是大家普遍关心,又缺乏可靠信源的两个问题。本文综合俄罗斯、新加坡、以色列、德国、美国等权威媒体的报道,以及对乌局势具有深度研究的智库(主要是CSIS及ISW)的相关报告,对这两个问题做一些初步总结分析。
二、俄罗斯的进攻情况
俄罗斯此次进攻乌克兰军队约17.5万—20万,乌克兰防守力量约20万,双方参战部队近40万;另外,双方各自都有近十万的辅助部队,加起来参战人数近60万。如果进一步军事动员,双方参战人数很快就会达到百万,这种规模的战争是越战之后半个世纪以来绝无仅有的。并且,俄乌战争发生在全球的文明中心欧洲,注定这是一场载入史册的重要事件。
俄罗斯进攻部队多数是俄军劲旅,他们都具有充分实战经验,显示出克林姆林宫志在必得的决心。俄军的进攻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即以从白乌边境的切尔诺贝利、切尔尼戈夫突破向基辅进攻的北线攻势;从俄本土出发,以哈尔科夫为目标的东线攻势;从克里米亚出发,以赫尔松为目标的南线攻势。
俄军的作战目标显然是:从北面借道白俄罗斯,直插乌克兰的心脏基辅(基辅距离白乌边境仅100来公里),两三天内迅速拿下基辅,彻底瘫痪乌克兰指挥系统,击溃国民抵抗意志;从东面拿下第二大城市、俄罗斯人比重较大的哈尔科夫,未来转化为永久占领;从防守力量薄弱的南方挥师北上,让乌克兰背腹受敌,最后与从基辅南下的俄军会师。这样俄军就可以完全占领乌克兰东部,迫使乌克兰及西方接受和谈。
不过俄罗斯军队的真实战斗力,并不能让克里姆林宫的完美战略规划能够得到实现。开战数日以来,俄军除了已经占领几个比较小的城市外,重要战略目标一个都没有拿下,并且双方都僵持下来,展开反复争夺拉锯。其中几个重要关键性战役,具体战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