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非对称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来了?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晨枫】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历史学界深入、反复研究的题目。战争在英法德奥俄的“死亡螺旋”式的互动中爆发,各国在战前都盲目乐观地认为战争“是好事、容易赢”。战争迅速演变为血腥的绞肉机,但这时各国已经深陷其中,拔不出来了。只有到大家都打得进的气少出的气多的时候,才不得不停战。
一战结束时,沙俄、奥匈、奥斯曼三个帝国瓦解了,今日世界政治版图在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在某种程度上,乌克兰的独立和民族意识也是在沙俄帝国瓦解后的混乱中首次形成的,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更是在这时独立的。一战留下太多的未解决问题,所以二战在短短20年后就爆发了。
二战后,由于核武器和互相确保摧毁的出现,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直没有打起来,但乌克兰战争有演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趋势。不同的是,战争已经从战场上的绞杀扩大到经济上的绞杀了。美国和北约坚决避开与俄罗斯在战场上直接对抗,但经济上的绞杀史无前例。这是一场新型的世界大战。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在军事上低估了,欧美在经济上也低估了。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但马恩河、索姆河甚至凡尔登时刻正在到来。
在军事上,俄军失去了速战速决的机会,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地打成绞肉战了。哈尔科夫和马里乌波尔很可能要被打成废墟。把这两个乌克兰的东线据点拔掉后,东线乌军就在劫难逃。在现代战场上,已经不存在可以死守而不被粉碎的目标。只要俄军坚持得住,固守的乌军死路一条,机动突围更是死路一条。
俄军坚持得住吗?卫国战争初期,红军面临的困难比现在大何止千百倍,红军照样坚持住了,最后还反攻到了柏林。卫国战争是生存之战,但不管乌克兰战争是如何引爆的,现在俄罗斯在打的也是生存之战,失败意味着俄罗斯将不再可能以现在的面目存在。这不是普京的个人政治生命问题,而是俄罗斯作为民族国家的政治生命问题。
当地时间3月11日,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伊戈尔·科纳申科夫透露,自特别行动以来,俄军已使乌克兰境内累计3346个军事设施瘫痪
在经济上,西方把制裁的弹药一次打光,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弹药可打了,差不多是特朗普贸易战中第三波关税后美国的状态。目前俄罗斯虽然面临严重经济困难,但远远没有被打趴下。
俄罗斯在2014年克里米亚事变后,着手“经济堡垒化”,降低西方经济制裁的影响。现在西方公司、银行大量撤出,影响的不是基本民生需要,而是可有可无的“高端”民生需要。必须说,“精英受苦”是各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事情,在哪里都一样。实际上,受到制裁影响最大的群体也是政治上最亲西方的群体,收缴俄罗斯寡头在西方的财产更是莫名其妙。如果他们是普京的政治盟友,应该人和财产留在俄罗斯才对,哪有根据地的堡垒不待,脖子伸到对方营盘里听任宰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