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防疫离不开生产关系的改革——写在上海疫情爆发之际
上海此轮疫情来势汹汹,网红医生曾经的豪言壮语不见了踪影。
国内防疫仿佛陷入了两难境地,西方式的群体免疫会造成反复感染和一定的死亡率,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乘以即使极低的死亡率,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死者也注定多是底层民众。
另一方面,持续性的动态清零造成的生活不便、上班困难、社交中断和服务业萧条也是一个难解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在一轮疫情初起时要尽快扑灭疫情,实现社会面清零,缩短封控时间外,改革现实中不合理的生产关系和反对官僚主义乃是更重要的问题。
现实中生产关系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是大量在私营单位上班和灵活就业的人员处于降薪、失业、单量减少的境地,他们面对的是直接的生存压力,收入下降,但房贷车贷房租花呗账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最近福建晋江一名男子为了出去做工谎称自己是去买菜,结果被拘留了五天,这让人想起了前段时间的那位流调最苦中国人,疫情下底层民众生活的艰难,让人心酸。
疫情下的失业和降薪,带来的是抑郁和焦虑的大幅度增长。世界卫生组织近期的研究表明,因为新冠疫情流行,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本来是有活大家干,有饭大家吃,如果是在人民公社和传统国企制度下,人们的恐惧、不安和忧虑一定会少很多。
其次,很多网友也许不知道,我们在防疫中看到的大白、小区门卫、地铁安检、志愿者、急救车上的医生护士、援建方舱医院的农民工,绝大部分都是劳务派遣公司派来的,他们处于抗疫第一线,但又处于连劳动关系都不能明确的境地,自身的工资和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不得不影响到防疫的效率和效果。
劳务派遣制度造成的第一个影响就是不能负责,不敢负责。救护车医生护士来自劳务派遣公司,他们不是医院的正式工,甚至不是合同工,所以责任心和负责精神都会差一些。制度是按照日常生活制定的,非常时期有很多紧急情况,需要临机处置,而我们现在面对新冠疫情,领导们担心自己的官帽子,医生担心救治不规范导致失去工作,很多紧急的时刻不敢打破常规。在西安,核酸检测本来是保护人的,却成了救人的障碍。近期上海一位患哮喘的老人在一辆救护车已经到达,而且另一户病人已经同意让出的情况下得不到救治而死亡,这不得不说明医护人员在一线缺乏临机处置权力,他们身处非正式用工制度下,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的老百姓是非常通情达理的,死者家属在声明中说不能怪医生,相信好医生还是多,“毕竟他们都是经过高等教育怀抱着理想而穿上白衣,治病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