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所向,越来越多人在清明缅怀毛主席和先烈!
中国社会思潮发生重要转折,越来越多人在清明缅怀毛主席和先烈!
清明节是怀念故去的亲人,给他们扫墓的日子。每逢清明,在祭拜先人的同时,很多人也在思念着主席、缅怀着英烈。
感觉与往年相比,今年在朋友圈缅怀主席和先烈的人更多了,这是令人欣慰的一个变化。个人认为,这源于国际大环境之变和内部人心之变,而且两者是相互影响的。
大国博弈越是加剧,各种斗争越是激烈;斗争越是激烈,越会激发精神之源、力量之本,或者说激发我们去寻找力量之源和决胜之道,而这些本、源、道,就蕴含在主席思想和先烈们的精神中。
而重温、追寻、致敬这些本源道,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和风尚。我认为,这是我们未来的决胜之本,也是我对中国未来最大的信心和底气。
举个例子,清明节前,女儿所在的小学开展画英烈、忆英烈、祭英烈活动,参加的学生特别多,而且家长也积极参与。学校在网上展示了一些作品,作品格局之高、与当下结合之紧,是我没想到的。除了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年代久远的英烈,更多的孩子画了王伟、陈红军、陈祥榕等离我们很近的烈士,还有写意的呈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等等。
拉长时间段来看,2018年中美毛衣战以来,这场国运之战引发了深刻的“人心之变”。红色回归、认同红色,渐成趋势。
这几年,每逢节假日,红色景区都成为最热门的打卡地之一,北京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上海“一大”会址、嘉兴南湖、江西井冈山和瑞金、四川泸定桥、长沙的橘子洲头、合肥的延乔路、渡江战役纪念馆等都迎来众多游客,特别是年轻游客。
对此,外媒酸了,西方慌了,但也不得不用“BOOM in Red Tourism”(红色旅游大爆发)来形容这一盛况。
总的来看,中国正在发生一个影响极为深远,却不易察觉的变化,这就是“人心之变”。
其一是国民集体审美的重塑,崇洋媚外、以西方为标尺衡量自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其二是重新认识红色历史,认同红色、红色回归渐成趋势,越来越多人开始读红色经典,在朋友圈传播红色金句。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2018年中美国运之战开启以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了升华,可以说,这是中国最大的无形收获。
“少年时在师长的教育下崇拜他,青年时在敌人的忽悠下怀疑他,年长后在自己的探索中钦佩他。”这句话,是很多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不仅适用于国人对毛泽东认知的变化,也同样适用于很多中国人对红色历史、中国革命的认知转变。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国民心理、精神层面的共识和升华,才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深沉、最基础、也最本真的蓬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