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林尚立 | 上海基层治理:行政有效,治理无效

2022-04-08 3054 2
作者: 洪俊杰 来源: 上观新闻 理想国读书

  【决咨委专访】林尚立教授是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在复旦教学时的学生。这位政治学者专注研究的并非高高在上的庙堂,而是中国的基层社会。面对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上海,他最担心的是,基层社会的组织能力衰败,行政有效,治理却无效。(注:这篇采访发表于8年前,对当下上海改进基层治理,依然具有意义。)

林尚立:上海基层治理有效吗?

文/洪俊杰

来源/上观新闻2014-09-24

  从1981年考入复旦大学国政系后,林尚立就与政治学结下不解之缘,当时的政治系里有陈其人、王邦佐、王沪宁等一批优秀教师。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留校从教的林尚立将研究领域延伸至基层治理,参与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扎实的学术功底与熟悉基层实情,应该是现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的林尚立能进入决咨委的原因。

  专访约在上午9点,地点定在复旦大学光华东楼7楼发展研究院,林尚立到得非常准时。他是一个中等个子、敦实身材、肩膀和额头都很宽的人。见面后,他开门见山地说,“今天我只想讲问题”。

  行政有效,治理无效

  上海观察:前段时间,上海市委常委扩大会特地请来居委干部来上课,足见高层对基层管理的重视,您认为,上海在基层治理领域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林尚立:八个字:“行政有效,治理无效”。不少同志认为,只要政府的行政有效,那么基层治理就有效。这是种误解。

  什么是治理?是指国家、政府、社会、民众都能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然后建构出一个共同生长的空间。治理一定要是两维的,一维是政府,另一维是社会。如果只有政府管理,没有社会参与,这种治理模式即便暂时有效,但也一定存在缺陷。

  以上海居委会工作现状为例,社区居委会本应是居民自治组织,现在成了政府的行政“末梢”。本应并存的两套管理系统——政府行政系统与居民自治系统,不可避免同化成一套系统。如此一来,看似政府可以一管到底,行政确实有效,但造成的后果是基层社会的组织能力衰败。这就是所谓的“行政有效,治理无效”。

  后果是,一方面,社区始终无法形成较好的秩序与公共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社区拥有的公共资源有限,居民个体存在的“私”的东西就会膨胀。一旦出现问题,社区的自我协调能力不够,且每个家庭又从“私”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小矛盾发酵成大问题。

  上海观察:最需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林尚立:上海基层发展的两大趋势非常明显:一是快速全国化,乃至国际化,另一个是人口流动化。现阶段至少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

查看余下61%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恐怕先要摆正国家是人民的还是“精英、乡贤”们的?国家的是治理还是管理?依靠谁?“小巷治理”是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应该如何产生。
0条回复
基层矛盾会越来越多,治理会越来越乱,一是没有了大批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和基本群众,二是贫富分化造成的戾气怨气不服气以及没有一生不离不弃的单位的教育管理。市场化服务和加强法制,可能一时有效,但不可能面面俱到,按现在的情况发展下去,相信以后有很多事情需要倚靠暴力执法了,但又会产生更大问题。最无奈的是不容易‘回头’。
0条回复
已加载完毕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