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动作”不断,释放危险信号……
最近,美国“核动作”不断。
据美媒报道,当地时间4月5日,美军下一代陆基洲际弹道导弹“陆基战略威慑”(GBSD)被正式命名为LGM-35A“哨兵”(Sentinel)弹道导弹,预计将成为美国新一代陆基战略核打击力量。
日前,拜登政府向国会提交的2023财年《核态势评估报告》亦将对美国核战略做重大调整,加紧核武器研发和核武库升级换代,大幅度提升核武力量,扩展推进核武器前沿部署,为动用核武器“松绑”。
据2021年初《原子科学家公告》数据,美国核武库中共有5550枚核弹头,其中3800枚处于服役状态,足以将地球毁灭数次。可见美国这一系列举动,恐怕不只是为了提升核威慑力……
LGM-35A“哨兵”(Sentinel)弹道导弹概念图(由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提供)。
文 | 徐秉君
编辑 | 丁贵梓 瞭望智库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核武库,升级换代
基于美国国防部2018年发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近些年,美军一直在加紧核武库现代化升级。如今,拜登政府制定新版《核态势评估报告》,美国更加急迫地推进“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建设。
首先,不断加大核武建设投入。
根据拜登政府近期提交的2023财年国防预算草案,美国核武库维护和升级预算达到344亿美元,远高于2022财年的277亿美元。其中,63亿美元用于建造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50亿美元用于打造B-21战略轰炸机,36亿美元用于建设下一代“哨兵”洲际弹道导弹。
另外,美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下一代“哨兵”弹道导弹建设预计耗资1000亿美元。美空军宣称,“哨兵”导弹将采用模块化架构,这不仅方便未来升级改造,也利于维护保养。前述费用不仅用于研制新型导弹,还包括对现有导弹发射井、指挥控制中心及其他地面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以推动整个系统更新换代。
2019 年 10 月 2 日以慢速快门拍摄的图像(由美国空军提供),显示了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进行的非武装“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试射。美国通常每年进行约4次“民兵”-3洲际导弹试射。
其次,重点加快各类核武研发。
一是重点研发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据美国“防务新闻”(DefenseNews)网站报道,4月上旬,美国空军将其下一代洲际弹道导弹正式命名为LGM-35A“哨兵”,此前一直用“陆基战略威慑”(GBSD)指代。该型导弹携带W87核弹头,预计2029年后全面取代美军现役“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