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又乱一国,曾经还是美国的“盟友”
今年年初,中亚五国的“老大”-哈萨克斯坦爆发了大规模的街头骚乱,在哈萨克斯坦军警疲于奔命的情况下,以俄罗斯为首的“集体安全组织”迅速出兵控制住了哈萨克斯坦几个重要城市的局势。
托卡耶夫政府随后逮捕了几个重要组织者,这场骚乱基本上已经过去。
二月底俄乌军事冲突爆发,中亚地区则相对平静,只有3月15日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大选稍稍引起了国际关注。
现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的儿子谢尔达尔以72.97%的支持率,成为了新总统。美国还向他发去了贺电,布林肯说希望加强美土两国合作。
但到了7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却成为了一个新闻焦点。
一般来说,中亚这几个“斯坦”如果成为国际新闻热点,那就不会是什么好事,哈萨克斯坦如此,以前吉尔吉斯斯坦也是如此。
乌兹别克斯坦这次也是一场街头暴乱。
7月1日,乌国的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首府努库斯因议会准备通过宪法修正案而发生了街头骚乱。
7月2日,近300名骚乱者在努库斯市袭击了军人岗哨,打伤国民卫队50名人员并夺走武器,然后进攻努库斯国际机场以及政府机构。
乌兹别克斯坦军警当天夺回了岗哨,拘捕了多名骚乱组织者。截止昨天,骚乱共造成18死亡,243人受伤。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宣布,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将于7月3日至8月2日实施宵禁。
由于进入紧急状态,该国断网,现场的消息并不多,不过也有一些血腥画面传出。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场内外勾结的街头政治运动。
骚乱直接起因是“宪法修正案”,根据新宪法草案,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的“公投独立权”将被取消。
“卡拉共和国”位于乌兹别克斯坦西北部,人口约200万,是一个省级单位,但却占全国领土的40%。
在19世纪上半叶,中亚细亚有三个封建汗国:布拉哈、浩罕、希瓦,还有一些独立或半独立的部族。
这里的居民由六大民族构成:乌兹别克、哈萨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土库曼、卡拉卡尔帕克。
三个汗国相互残杀不断,外部又受到沙俄和英国的威胁,至1881年陆续被沙俄吞并。十月革命后,又成为了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根本民族划分)。
但卡拉卡尔帕克的地位却比较模糊,起初它以自治州地位归属于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32年,单独划为“卡拉卡尔帕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又被划入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乌兹别克斯坦脱独立后,卡拉卡尔帕克斯坦成了乌国的一个自治共和国(省级行政单位),乌、卡、哈三族的人口结构大致为:1比1比0.8。使用两种官方语言—卡拉卡尔帕克语和乌兹别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