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校尉|美国:每次我想杀谁,我就说他是恐怖分子

2022-10-12 2642 0
作者: 乌鸦校尉 来源: 乌鸦校尉公众号

  大家好,我是乌鸦。

  克里米亚大桥发生的爆炸事件,乌克兰官方虽未“认领”,却表现得异常高调,正如有人评价的那样:乌方并未承认,却似乎努力地想让所有人都认为是他们干的。

  而俄罗斯方面,总统普京已表态爆炸事件为“恐怖袭击”,乌克兰特工机构是袭击的幕后黑手;梅德韦杰夫在被问到如何回应时称,“只能是直接消灭恐怖分子”。

  事件进入“反恐”的语境,引发了很多人对战场形势升级的担忧。

  (大桥爆炸发生同日稍晚,俄军宣布换将,由以“狠人”风格著称的苏洛维金出任总指挥)

  (就在10日,基辅等地遭遇连续导弹袭击)

  其实这种担忧也不无道理,因为过去的十几年间,“反恐”实在是被美国为代表的军事力量给玩坏了。本是带有“先天正义”的反恐,反而成了当今人类社会最缺乏底线,最少受国际法规和道德舆论约束的军事作战形式。

  要知道,之前的作战行动,再强词夺理,还要在“主权”和“人权”之间做一番辩论。但美国创始的“反恐”语境中,以对“恐怖主义”的“报复”或“自卫”为名,什么“主权”、“人权”,但为“反恐”故,二者皆可抛

  1

  “击毙本拉登”长期以来是美国政府标榜“反恐政绩”的最大论据,但这一事件其实还有另一面——巴基斯坦人对美军的愤怒被妥妥地无视了。

  我们回顾一下。

  “恐怖大亨”本·拉登,长期以来是“基地组织”的脸面和最有影响力的代言人,也是美国在“911事件”后的头号标靶。

  但尽管在2007年将捉拿拉登的赏金提升到了5000万美金,美方仍然一无所获,甚至在赏金加倍的第二天,半岛电视台又发布了拉登的讲话录像。

  可这一“顶风作案”行为,给了美国人意外的收获。

  正是其在半岛电视台的高调表现,让中情局判定,自1998年就不再使用手机的拉登,应该是通过信使传递消息。

  根据对“基地组织”前三号人物哈立德的审讯,中情局锁定了一个名叫易卜拉欣·赛义德·艾哈迈德的信使,信使作为本拉登的心腹,专门负责为“基地组织”的领袖和朋友传递信息。

  通过追踪这个信使,中情局于2010年8月发现了一座位于巴基斯坦军事重地阿伯塔巴德的奇怪建筑,约一英亩的院落面积远大于其他普通住宅,院墙和围墙都远高于正常水平,从外面无法看到屋内,连垃圾都从不丢弃、直接焚烧,甚至没有互联网和电话。

  更敏感的是,该建筑附近有一所巴基斯坦的军事学校和大量的巴退役军人住宅区。

  美军对该建筑持续侦察监视了长达9个月,但在猎杀行动前夕,奥巴马反复询问到底有多大把握确认该目标就是拉登时,中情局情报分析专家说法不一,没人能百分百确定。

查看余下8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