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乌战争看“歼灭有生力量是战争的本质”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在广义上是关于资源的获取、分配的一种博弈结果,在狭义上可视为基于经济利益上的一种博弈。所以,终极视角看,分析战争应立足于政治和经济的分析;但是在表层上看待,战争就是力量的对比,即一种力量对另一种力量的剥夺和消灭。在人类社会里,这种战争力量的灭失,大概的看,取决于两种因素:一是战心、二则战力,就是要让对手丧其战心、灭其战力,两者缺一不可,并呈现依存对立和统一的矛盾关系。
俄乌战争成为今天的局面,主要是因为两者战力对比呈现压倒性态势及乌克兰的巷战策略。战力差距使得在战争初发时,俄罗斯能够快速打掉对方军事设施,形成碾压态势。乌克兰巷战策略安排,表现为乌克兰通过绑架普通平民上战车(非战设施的军事化),通过依托大城市的巷战消解俄罗斯重型军事力量和高科技手段,而把战争拉低到轻武器斗争甚至最好是肉搏层面,以便实现对于俄罗斯战斗能力的拉低,实现战场的局部的对等。同时,两者皆利用一切渠道和平台,打响了在新时代新媒体手段下的舆论战,在外围寻找朋友圈,强化内部管控和舆论引导,凝聚战心,形成战争合力。
挖掘俄罗斯形成这种战场被动局面,根源在于初期没能够完全粘住对手,没能形成合围,没有完成对于敌对有生力量的消灭,这种战略安排的失误和策略执行的不力,是形成今天胶着的主要原因,是俄罗斯的战略和策略性的失败。这个方面,我们党在锦州战役和兰州战役中,做得就比较好。锦州战役“关门打狗”,实现了对东北国民党有生力量的有效歼灭,防止了国民党军队东北和华北的合流,推进了全国解放进程;兰州战役中,西北野战军全力防范青马流窜大西北,形成游击局面,力图在兰州城内解决青马敌对力量。两场战役都实现了歼灭有生力量,不下后患的战略目标。
那么,如何歼灭有生力量呢?
一是隐蔽战略意图接敌。兵者诡道,失去战略欺骗的军事行动是一种力量的简单硬刚,这种硬刚呈现一种人数、武器的简单对比,没有丝毫战争艺术而言。战争的艺术,更多的体现在虚实之间,这种艺术在结果上体现为弱者可以战胜强者、强者可以败于弱者。从这个层面说,无论你的力量大小,都需要隐蔽战略意图;只有蠢猪如宋襄公者才会推崇和实施硬刚战略;“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只有这种对于有生力量的歼灭才能真正实现战略优势。
二是形成局部战场优势。“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的基本战斗原则,在200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效。总量的优势不代表局部战场的优势,总量的劣势不代表局部战场的劣势。如何在运动中和布局上完成对敌对力量的策略控制,这是运动战的精髓。反观俄乌战争,在现代交通工具加持下,战争初期俄罗斯却没有形成对于乌克兰有生力量的局部优势和歼灭。乌克兰平原广布的地形特点决定了,乌克兰缺乏战略纵深,而在这种前提下,俄罗斯没能依赖集群突进,完成战略合围,形成局部优势歼灭有生力量,是走向今天困局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