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越发展,劳动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就越少
题目结论,不是今天就有的,马克思在200年多前就指出了这个问题。马克思认为资本家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方式,主要不是榨取劳动人民的绝对剩余价值,而是更多的要榨取劳动人民的相对剩余价值,也就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这个必要劳动时间,就是为自己工作的劳动时间,剩余劳动时间就是为资本家工作的劳动时间。由于资本家越来越多的榨取劳动人民的相对剩余价值,所以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越来越高,也就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会有越来越高的部分,被资产阶级占有。
马克思真是个有着卓越预见能力的思想家,他的很多远见卓识都凝聚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200多年后,法国有一位经济学家,写出了一本书“21世纪的资本论”,考据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10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数据,发现无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是高抑或是低,资本利润率几乎是不变的,并且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资本的收益率要大于实体经济的增长率。实体经济增长率低,老百姓的实际收入的增长率自然也低,但是这个一点也不耽误资本家的挣钱的速度。换句话说,因为你挣钱的速度比不上资本家的挣钱速度,所以你的财富占社会总财富的比重是越来越低的。这个时候,我们才知道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理论的多么富有远见性。
马克思的相对价值理论是一种预见和洞察,皮耶罗的贡献则是对这种预见和洞察的验证和肯定,但是相对剩余价值的成因复杂,为什么资本收入会高于劳动收入,始终没有明确的结论。西方理论界,大体有两种意见:一个是认为技术进步,让更多的机器或者软件,取代了人力。看似有道理,但是解释很牵强,凭什么工作效率越来越高,劳动收入比重就一定越来越少呢?还有一个是认为超额利润是有准入门槛的,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大意就是说,资本的高度集中,会带来超额利润,而这个超额利润是属于资本家的。这个就更牵强了。首先呢,企业的垄断程度不一定是越来越高的;其次,和第一种解释类似,就算垄断真的可以提高效率,凭什么效率越来越高、劳动收入的比重就要越来越少呢?
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这个社会并不会因为资本家想让这个世界向什么方向发展就向什么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并不会因为资本家追求利润,这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就一定要向资本家倾斜。它的背后一定是某种社会进化的机制在起作用。这个机制,其实就是经济发展背后的财富积累的机制。资本家作为一个剥削阶级,不事劳动,之所以能够坦然存在,只是因为私有制社会,资本家的存在是积累的必由之路。资本就是积累的结果,而剩余价值就是积累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