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为什么这么陌生!

2022-05-08 1168 4
作者: 谭吉坷德 来源: 红歌会网

  当活着的老人被送进火葬场的那一刻,上海的一切光鲜亮丽都荡然无存,变得陌生无比。

  在新冠这个大考官面前,本该大大露脸的上海居然把屁股都露了出来。中国“第一学霸”和考试成绩之间骇世惊俗的分裂正在侮辱着这座城市。

  上海这个现代文明高地不但面临着一场人道主义危机,同时也构成了空前严峻的社会公共危机。上海的形象和能力受到了严重诟病,这个城市的精神结构面临着深度质疑。

  是什么让上海滩变成了“上海瘫”?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能够深刻反思和拷问灵魂的民族。疫情正在成为一面镜子,映射着不同的文明。只有面对这面镜子,揭下虚幻的面具,反思才有意义。

  上海跌落神坛的根源只有一个,那就是丢掉了社会主义。在这一点上,无论是两年前的武汉,还是今年的深圳都同上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们对上海的陌生感,正在这种对比中茁壮生长。

  中国令世界瞩目的抗疫丰碑上面,最耀眼的四个大字就是社会主义,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面对瘟疫,社会主义的立场不是西方的自然主义,而是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在灾难降临时产生集体一致的行动,才能迸发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制度优势,才能在每一个人身上看到英雄的气质和人性的光芒。正是这些璀璨的社会主义元素,在一个个抗疫攻防战中张扬了民族魂魄,并把这一精神铭刻进了历史。

  很遗憾,在上海看不到这些;看到的是一个躺平了的城市,看到的是秩序的崩溃,信心的坍塌,基层社区的哭泣,民众的迷茫和毫无理性可言的资源配置乱象。对上海来说,这比传染病更可怕。上海失去的不光是精气神,还有这个城市的灵魂。

  看不到社会主义当然也就看不到集体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命运共同体。人们看不到组织,看不到团体,看不到希望。你可以看到利己主义的泛滥,看到一个个“舍大家保小家”的人,但是你看不到人民。

  人民形成的过程就是价值与尊严觉醒的过程。武汉疫情中那位快递小哥汪勇就是最好的榜样,这种社会主义才有的主体意识使人民成为拯救者并走到了上帝的位置。迄今为止,上海看不到这样的英雄。

  一盘散沙的社会+海量的负面信息使大上海成为一个令人惊诧的弱势社会。失去了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人们在这场疫情中毫无尊严。堆积如山的物品和烂掉的蔬菜说明上海缺的不是物资,而是集体行动;丢掉的不光是道德,还有信仰。

  全民总动员是社会主义最鲜明的优势,人民群众既是动员的对象,也是行动的主体。在疫情爆发的上海,你就是视力再好都很难找到这种优势。对于上海来说,正是这种优势的丧失将其导入了至暗时刻。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4条)

4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