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英雄的上海曾经这样抗疫
导 语
1988年,上海突然暴发甲肝疫病,感染人数高达30多万人,这给上海的卫生部门带来巨大挑战。然而,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上海就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当时的上海没有“小汤山”,医疗资源也相对匮乏,却通过依靠人民群众这座大山,最终战胜、消灭了病毒,赢取了抗疫的胜利。
作者|王刚 李芳菲等
1988年,上海突然暴发甲肝疫病,感染人数一度达到30多万人,给上海的卫生部门带来巨大挑战。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上海市各级党委、政府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息了这场传染病的流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市政府是如何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英雄的上海市人民又是如何众志成城,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最终战胜、消灭病毒的。
毛蚶
一
突如其来的甲肝疫情,
致上海30多万人感染
1988年元旦刚过,上海市民都沉浸在准备过春节的喜庆气氛中。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一场规模巨大的疫情悄然而至,并在短时间内改变了许多上海人的生活。最初,一些上海市民中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本以为是普通的感冒,但患者不仅全身乏力,而且面色越来越黄,甚至眼睛都发黄。在就医过程中,接诊医生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据上海市黄浦区传染病医院和黄浦区中心医院杨廉奎、刘小庆两位医师反映:“据不完全统计,至17日下午3时许,两家医院已发现20余名因食毛蚶而患甲型肝炎的病人。”
1988年1月18日,《解放日报》一篇报道让上海人为之一震:《卫生部门和广大市民请注意 毛蚶可能携带甲型肝炎病毒》。当天报纸投递到唐家湾地段医院时,正在医院就诊的43名病人都有明显的甲肝特征,时为内科医生的邵影回忆道:“后来一天比一天多。这个状况我们以前没碰到过,通知病人都来不及了。”
当年的新闻报道
“1月19日,上海甲肝发病人数上升。当天传报人数134人,累计633人。上海市卫生局立即召开区卫生局局长、市级医院院长和防疫站站长会议,商定5条防治措施,并成立防治肝炎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市肝防工作。”(《上海卫生志》)1月19日这个普通的日子,被视为一场凶猛传染病在中国这个最大城市的爆发日,成为20世纪上海被关注的一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起始日。
一周后的27日达5467例,到月底已是五位数12399例。自1月中下旬起,每天递增200至300例,后每天递增1000至2000例;1月30日至2月14日每天超过1万例。其中2月1日为高峰,19000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