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朋友谈美国击落“流浪气球”
周一,我接受福尔摩斯的邀请,和他一起离开了阴冷抑郁的伦敦。
萨里郡的查林顿别墅是我们此行目的地,终于可以呼吸到英国乡间那清鲜的空气了,唯一的遗憾是大波波娃还在莫斯科,不能陪我纵情于山水之间。
这么冷的天,福尔摩斯居然一大早到河边钓鱼,我只好立起衣领,缩着脖子坐在边上看报纸。
“华生,你知道现在北美最火爆的大片吗?”他终于打破了宁静,看来是有收获。
我头也没抬,“中国的《流浪地球》?《纽约时报》正在努力踩它。”
他摇了摇了头,“是《流浪气球》”
“《流浪气球》???”我抬头看着他,“很火吗?”
“全美震动,人人皆知,CNN,福克斯、彭博社天天推送。”
“阵容很强大?”
“有史以来阵容最强大的大片。”
我掏出酒瓶喝了一口,“伦敦没上映吗?真有这样的大片?”
“美军和五角大楼担纲主演,麦卡锡、布林肯、奥斯丁友情出演,拜登特别客串……这阵容怎么样?”
“哦,F**K,无敌了。”
“美军还无偿出动F-22战斗机,响尾蛇导弹,还有军舰参演。”
“无偿,这谁能做到?”
“中国人用一个气球就做到了。”
“剧情很精彩吧?”
福尔摩斯递给我一支烟,“揪住了美国人的心。”
“我想起来了,你说的是前两天那个中国间谍气球吧。”我摊开了《泰晤士报》。
福尔摩斯笑了笑,“美国各路人马还纷纷粉墨登场,给自己加戏。”
“这气球还在飘着?”
“已经被F22用响尾蛇导弹击落。”
“我记得之前五角大楼说不准备击落。”
“华生,那只是军方的建议,因为它们判定这对美国安全不构成威胁。”
“但为什么又变卦了?”
“并不是变卦,拜登在周三就下令击落,他昨天对记者亲口表示的。”
“看来他不相信军方。”
“并非如此,拜登也知道没有真正威胁,但军方考虑的是军事问题,而拜登要考虑政治问题。”
“但中国有位资深前媒体人分析过美国不会击落气球的原因。”
“他不是拜登顾问,却如此自信,说明他对美国还抱有很美好的臆想。”
“中国有什么反应?”
“中国在抗议美国对民用科研飞艇的粗暴袭击。”
“美国确实小题大做了,不管是称气球还是飞艇,我觉得都不是间谍行为,要侦察美国核基地,中国的低轨卫星更有效率。”
“亲爱的华生,我刚才说了,美国是从政治角度处理此事的。”
“拜登要应付共和党人?装得强硬一些。”
“麦卡锡等人高喊美军采取行动,否则拜登就不配做三军统帅。”
我吐了口烟,“谁都想在这个话题中有所收获。”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